三国历史为什么在日本那么受欢迎
都知道,日本只是一个小岛国,国土的总面积甚至还不如我国的一个省大,而且人口也只有1.2亿左右,如果看日本的历史文化,那更是稀缺,日本前后的历史,不过也就只是1700多年,与中华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的文化来比实在不得一提。
而对于外来文化,日本人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其中,日本人最喜爱的便是的历史文化,或者说,最喜爱的,便是名著《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历史。
在我们看来《三国演义》不外乎是一本战争文学著作,虽然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在其中,但毕竟是文学著作,大多内容都经过修改,而日本,虽然只有不到2000年的历史,但早期也是一样经历过动荡战乱的,对此,日本人将之称为战国时代。
根据日本史书的记载,战国时代发生过的最大一次大规模战斗,便是关原合战了,根据日本后世所描绘的场景,这场战斗堪称毁天灭地,如同人间炼狱般,但实际上,小编翻阅日本的一些古献资料得知,因为日本根源的人口问题,这场号称人间炼狱般的日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内战,举全国之力,也不过只是凑齐了十万兵士,与三国中所记载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战争比起来的确有点不值得一提。但出于日本名族的尚武精神,他们会吹捧战争规模,对于三国中的这番战斗,是日本人从来未想到的,但也因为尚武精神,同样的,这样的场景,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画面。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三国演义,能在日本那么受到欢迎,甚至与我国的四大名著,在日本被称为四大神书,只是因为《三国演义》满足了日本人的某些幻想而已,而求证此类说法的,可以翻阅一下日本,文学界以及娱乐界,改编,和创造了多少版本的《三国志》以及三国题材的游戏。
当然,也不能说日本仅喜欢历史上战争这部分的历史记载,譬如说日本的和服,筷子,茶道,其实都源自于的古文化,只不过,对于自身名族文化匮乏的日本来说,他们更善于学习并且好好的继续保留下来罢了。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决心进行战略,此次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南京,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摆起了迷魂阵,趁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的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各路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