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总统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吗
马杜罗应该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能否胜利还要看委内瑞拉的支持力度!如果全民反击美帝一切一切的外界压力恐吓都无济于事!委内瑞拉如果明智这个时期一致的对外!以后再讨论谁当总统合适的内部问题!
一战时期,国内在忙些什么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一声枪响,传遍了整个欧罗巴大陆。谁能预料到,就因为一个青年的激进行为,将使欧洲大陆燃遍战火。谁又能料到一个月后,一场改变一代欧洲青年人的大战就此爆发。那么,当欧洲烽火连绵的时候,国内的形势又是如何的呢?一言蔽之:军阀夺权;一字概之:乱。就在大战爆发前的三年,以“辛亥”为名结束了君主。正当五色旗徐徐升起时,共和之路却没能像中华儿女所盼望的平坦。当时,这个新兴的共和国一如襁褓中的婴儿般,亟待大家的呵护。然而它所面临的环境却是极其恶劣:革命党、北洋军,以及保皇派各自在这个喧闹的舞台上上演着自己的戏码。此时的还在忙着思考统一的道路何去何从。一、袁世凯集权统一、、共和是当时的革命党人思考最多的问题。理想虽好,但毕竟现实太骨感:实际掌握大权是北洋军阀,而出身旧时代的他们完全对共和不感兴趣。所以,此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正忙于集权与之事。一番表演后,《临时约法》于1914年5月被废除。袁世凯代之以一部新的法律:《中华约法》。该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可连选连任。从此,袁世凯有了合法的外衣。在此之前,就有人反对过袁世凯,如白朗起义。但终因各种原因,起义于1914年8月失败。二、青岛战役:一场被忽略的战役就在起义军被之后不久,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场“日俄战争”的翻版:青岛战役;日德之间在齐鲁大地上大打出手。此前,两国矛盾就由来已久。在一战之前,因为德国在山东大肆扩张,这引起了日本的不满。为缓和矛盾,德国表示可以将所占地归还,日本也必须按照同样的方法执行。二者就这样争执不下。于是日本趁着德国在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之期,准备强行占领青岛。英国也趁机和日本在远东联合,企图从中分得一羹油水。▲青岛战役中日军使用的四五式榴弹炮1914年9月2日,4.5万日军在飞机和多种火炮的配合下在山东龙口登录。15天之内,相继占领了黄县、即墨等多个地方和胶济铁路沿线多个城镇,直逼青岛。由于德军守备不足,北线的日军很快就击溃了德军。该支部队后来向李村进军,与南下的日军汇合。另一路日军则从仰口湾登陆。此时的北洋如同日俄战争时期的清廷一样,保持中立,并划归地方作为两国的交战区。26日,日军开始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并占领多处德军外围阵地。由于日军从海陆两方面进攻,导致德国腹背受敌。经过多时的战斗,德军渐渐处于劣势;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德国的多个炮台被摧毁和占领。战至11月7日,日军接受了德国的投降,并占领了青岛。这一问题后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直到1922年才收回该地。▲德军被摧毁的要塞大炮三.护国运动:封建帝制!北洋在外不敢得罪列强,在国内又做些什么呢?袁世凯在公布新宪法之后,权力越来越大。所以,到了1915年,就忙着为称帝做准备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接受了皇帝的尊号,并宣布次年改元,称为“洪宪元年”。袁世凯的这一做法自然引起了多数人的不满。所以到了25日,云南率先宣布独立,并组成了“护”袁世凯。就在同年,《青年杂志》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1月16日,护和北洋军在四川发生激战.27日,贵州宣布独立,并派出配合蔡锷作战。战至3月底,北洋军终因伤亡过重,无力持续战斗下去,四川一役结束。在湖南一线,1916年1月下旬,王文华帅护进入湘西之后,就已不可挡的士气攻克多地,并于3月底击溃北洋军。在云南广西一带的战斗中,李烈钧部与龙济光部战至3月初,已处于胶着状态。就在此时,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护趁机发起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此后,不断有省份宣布独立。袁世凯见大势已去,只好取消帝制,于当年6月忧愤而死。四、运动:争取!袁世凯虽死,但局势仍不太平。护国运动后,军阀集团陷入了不断的中。经过“府院之争”,段祺瑞实际掌权,又通过对张勋复辟的,赢得了“再造共和”的美誉。但“再造共和”的他却无意于恢复共和体制,所以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的他又遭到了来自革命党人的,史称“运动”。1917年7月17日,抵达广州;21日,程璧光率领舰队南下,表示支持运动。8月25日,响应号召的各方在广州召开大会。9月10日,正式就任大元帅。10月,运动正式开始。在过程中,和、战反复;各军阀互相争斗、破坏宗旨。他们借着的名义不断抢占地盘,还不断排挤。逸仙看清现实之后,于1918年5月离开广州去往上海,运动终成泡影。▲身着戎装的就在这一年,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一个全新的时代悄然拉开帷幕。纵观一战的几年时间,的国内局势充满了动荡。但就在这动荡的过程中,新的思想出现,无数仁人志士依旧为着、独立和富强的而奋斗。就在这样的局面中缓慢地前行着。
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日本天皇什么时候说“投降”啦?他发表的只是“终战诏书”,就是“不打了”,没说投降,甚至连“输了”都没说;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日本天皇先后发表了两份“终战诏书”。如果仔细研究二战文件、日本天皇的两份“终战诏书”、日本投降前的争论、投降后的结果,你会发现:日本天皇从来没有投降。实际上,如果他投降了,就不应该再在天皇的位置上。而结果是:日本的天皇制度保留了下来,日本天皇还在“世袭罔替”;日本基本的领土“本土四岛”没有。对日本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其太平洋战争的结局就基本写好了。如果好好经营,收缩兵力,日本或许能支撑得久一点;但他们没有,他们被战场拖得晕头转向,又被南洋诸岛的攻防战消耗得疲惫不堪。到1944年底,经过残酷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日本的海军、空军打光了。没有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日本,只能是死鱼一条,任美国切割。随后的局势也是这样,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6月,美军占领了菲律宾群岛、硫黄岛和冲绳,日本本土就在美军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时候的日本还不服气,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说到底,日本还是舍不得以前抢到的利益;另外,日本还想用本土决战的优势,吓唬美军,他们想在谈判中交换朝鲜半岛、我国的东北、我国的东南沿海岛屿等地方的利益。美国人这时候耍的花招让日本人有点懵,他们搞不清楚美、苏、中、英四国的态度。美国先在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于1945年2月11日搞了个《雅尔塔协定》。之所以没有参加,是因为美国想用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出兵,减轻美军在南边的压力和伤亡。到了七月份,日本已经奄奄一息,美国就不想给苏联什么好处,于是抛开苏联,拉着和英国共同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其实这就是个最后通牒,主要意思是: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美国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自己的“大炸弹”已经制造出来,腰杆子硬不少。苏联眼见美国有回收的意思,非常恼火,他们干脆观望起来,看看美国这么收拾日本。没想到,美国于8月6日、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明显的,日本马上要死了,苏联急急忙忙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对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就在盟国如烈火烹油一样对日本发起打击的时候,日本内部乱成了一锅粥。1945年4月7日,小矶国昭内阁了,放眼日本,天皇裕仁找不到一个当首相的人。实际上聪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要命的差事,干不长久的。得没法子的裕仁天皇想到了以前侍从长、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这家伙现在已经77岁了,但却是个猛人,历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日本海军军令部长,1929年,年轻的裕仁天皇任命他当自己的侍从长,在日本,这可是非常的荣耀。铃木贯太郎年轻时在海军服役,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时,他是一个水雷艇艇长,以打仗要命著称,大清的旗舰“定远”号就是他不要命地带领水雷艇冲进锚地击沉的。在对马海战中,又是他不要命地带着第四驱逐战队以高速横切俄国舰队,打乱了俄形,保证了日本主力舰队安全完成决定性的“U”型大回转。还是他率领驱逐舰队在三百码距离上施放鱼雷,击沉了俄军“苏沃洛夫公爵”号等三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大型运输船,彻底打垮了俄军的战斗意志。1929年当了天皇的侍从长后,他就逐渐退出政治,不在一线了。在1936年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血腥的军国主义暴徒认为他是天皇边上的坏人,冲进他家里刺杀他。也是命大,铃木贯太郎身中三枪都没死。天皇找他出面组阁,老头一开始不干,说自己耳朵都聋了,真的干不了。裕仁天皇几乎是恳求地说:就你了,你是看着我长大的,你不干谁干?耳朵听不见也没关系。是在推不掉了,铃木点名自己的心腹阿南惟几大将出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是个二呼呼的家伙,一言不合就要拔刀的蛮人;铃木当天皇侍从长的时候,阿南惟几是侍从,一直非常佩服铃木,对铃木言听计从。1945年4月7日,铃木贯太郎正式接任日本第42任首相,他刚进办公室,就接到报告:日本海军的象征、帝国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被炸沉没。“一切都完了”,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句话。《波茨坦宣言》宣言出来后,铃木内阁虽然心里焦急,但是表面上还是装得很平静的样子,他们既定的方针还是:看看,看盟国内部有什么变化能被利用。历时3个月的冲绳战役刚刚结束,虽然日本死了十几万人,但美国也死了十几万,比例接近1∶1。“也许美国撑不住这样的伤亡”,这是铃木的想法。没想到,美国人真的狠,他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既不说谈判条件,也不向日本本土发动地面进攻,而是不停地轰炸,炸得日本到处大火;8月6日、9日两天,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了两个大炸弹,两座城市被夷平了。更让日本受不了的是苏联,他们在8月9日对关东军发起了强大的进攻,一辈子都在打仗的铃木知道:关东军的覆灭就在眼前。1945年8月9日上午,铃木召集了所有日本军政要员在日本皇宫防空洞里讨论局势。最先发言的是外相(外交部长)东乡茂德:从目前国内外局势看,在维护国体、保存天皇制度的前提下,只能无条件投降!日本海军已经没有可战的军舰了,一贯说话特别横的海军总长丰田副武现在说话温柔不少,他悠悠的叹了口气说:至少还要附带三个条件,日本自行处理战犯,日本自主解除武装,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陆相阿南惟几就是听不得“无条件投降”几个字,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说:实行本土决战!我虽然不能确保胜利,但可以一战,打得好还可以击退登陆敌军,我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谈不拢,下午接着召开内阁会议,还是乱糟糟地吵。没办法,只好就“是否接受无条件投降”进行内阁投票。结果六人赞成,三人反对,五人弃权。铃木无可奈何地说:“内阁既然不能决定,只好上奏天皇了……”开完内阁会议,铃木贯太郎连夜向裕仁报告,随他而去的还是内阁几个重要人员,包括东乡、阿南、梅津、丰田几个核心人物。形势很明朗,《波茨坦公告》讲得也很直白:不投降就要灭国。铃木拿出他事先拟好的提案命人读出来,主要内容只有两点:日本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有一个条件,不接受公告内任何有损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之特权。接着,铃木和东乡就解释:只要天皇保存,日本就有复兴之日。其实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意思。坚决反对投降的是阿南、梅津和丰田几人,阿南还想说话,被铃木制止了,实际上他们除了玉石俱焚的激进主张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最后他喃喃地说道:就目前的样子,要对付盟国,看来没有胜利的希望……,此时只有作这样的决定了……8月14日,裕仁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了,对着内阁全体说: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随后,再不管任何哭声和建议,他下令起草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的第一份“终战诏书”是1945年8月14日写的,第二天发表,这份所谓的《诏书》对外广播时,日本国内除了少数主战派以外,没有什么声音;但是,包括在内的盟国是拒绝接受这个所谓的《诏书》。因为这个所谓的《诏书》前面说了一堆的东西,比如:“尔等忠臣良民”、“朕已饬令帝国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说明这是日本天皇对国内说的话,不是外交文书;是天皇命令接受公告。以这个来断定日本接受投降,是没有依据的;换言之,日本天皇没有向盟国投降。哪有战败者向战胜国自称“朕”的?中间就是大篇幅美化战争,什么“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等等,把他们的侵略说得好像是正当防卫似的。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后面出现的,“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只认四年的太平洋战争,更早的侵华战争不见了,还大谈“人类之文明”。这样的投降,当然不能为盟军接受,所以,虽然广播了,那是你自己的事。盟军要求日本在投降仪式上,重新写一篇。阴谋被识破,日本的裕仁天皇只好在1945年9月2日重新写了一篇所谓的《诏书》,这一天也是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日子。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投降诏书”,也是一份非常不情愿的“投降声明”。这就是所谓的“九·二诏书”,原文很短,大概意思就是:1、我知道波茨坦公告内容,也知道苏联的要求;2、我已经命人替我在“降书”上签字;3、我也命令日本军民放下武器,切实履行“降书”内容和盟军司令部一切命令。1、日本一直不反省二战,是有其根源的;2、对比德国当时的投降,日本不光明磊落。他们胜利了就粗暴无比,失败了就百般抵赖;3、即使第二份所谓的“诏书”,也不是投降的标志,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暗地里袒护;4、日本天皇始终没有说“投降”,顶多就是说“命人在给盟军的降书代为签字”而已;5、对日本的战后审判是不彻底的。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这是因为,德国需要利用维希法国。首先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维希法国并不是只统治法国南面没有被德军占领地区,北部被德国直接统治。实际上,德国只统治了阿尔萨斯-洛林的边境领土。在整个法国本土,除了被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卑斯山的一小片领土和科西嘉岛,其余都在维希法国控制下。维希法国的大体掌握完全的行,只是受到德国人的一些制约,尤其是警察方面,需要法国警察在纳粹指导下对付抵抗组织。但大体上,维希法国同汪伪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他有自己的、和完全的行政支配权。为什么德国会这么做?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就是二战法国绝非只有本土的领土。在全世界,非洲、亚洲甚至美洲,法国都有广大的殖民地。仅仅一战中的战利品,法国就得到了: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黎巴嫩及,以及德国拥有的喀麦隆及多哥。而法国控制北非、中非及西非的多个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南半岛,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赫布里底群岛。甚至,在也有多个法租界。法国在这些殖民地都建立了殖民,有自己的。如果德军占领法国本土,直接进行统治,这些殖民地法国总督必然会和德国人为敌,加入同盟国行列。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建立维希,让他们控制殖民地加入轴心国为好。反正维希也是德国案板上的肉,随时可以将它消灭。
法国人如何评价维希及其领导人
1940 年 5 月 14 日,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德军开始对法国进行大规模全面进攻。法军战线迅速被突破,整个法国处于巨大的恐慌之中。维希成立背景在法兰西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之际,老迈的贝当元帅被推政治舞台的前台。面对丢盔弃甲的法军,这位一战时叱咤风云的老将,早已没有了捍卫国土的热血。贝当元帅的身上,表现出很强的悲观主义,他坚信德国必将赢得战争,认为应当终止法军士兵不必要的牺牲,保全法国还仅存的一点军事力量,认为投降是最好的选择。(贝当与)二战爆发前夕法国对待战争还是一战堑壕战的防御思想,贝当元帅正是这种思想的主导者。当马其诺防线这道法国人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被德国人的坦克以戏剧性的从旁绕过而成为摆设之后,坐拥“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兰西帝国只得将自己置于纳粹的铁蹄之下。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法西斯投降,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被分割为 占领区和自由区(即非占领区),占领区包括北部主要工业区、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沿 岸的港口,占全法领土的五分之三。南部为自由区。贝当为首的接受了这一 丧权辱国的协定,让德国任意宰割法国,并于7月1日将迁至南部维希,史称维希 ,所辖区域称为维希法国。维希做了什么以贝当为首的维希,表示要在法国建立一种“新秩序” 。因为"旧秩序,是共济会、资本 主义和国际的妥协而产生的政治制度,把我们引翎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法国再也不要这 种秩序了“,鼓吹要建立”保卫劳动,家庭 和祖国“的新秩序。维希标榜的“新秩序”其实就是。 贝当把矛头对准议会,蓄意取消议会制度,以 摆脱宪法的约束。1940年7月初,赖伐尔为策划取消1875年宪法,轮番使用封官许愿和威胁 恐吓手段,使众、参两院绝大多数议员赞同他策划的议案。并迫使国民议会两院以569票对80票通过制宪法令,授予 贝当全权制定“新宪法”。7月12日,《公报》颁布三项新的宪法法令。明确宣布贝当为“法兰西国家”元首,给予贝当无限的权力,,宣布赖伐尔为贝当的继承者。这些法令标志着法国巳确立 了个人统治,法国大革命以来一切传统的都已丧失。从此众、参两院的活动完全中止,成立的全国委 员会形同虚设。(维希成立仪式上的贝当)为建立统治,贝当将顽固的保皇党、“法兰西行动”的信徒、对政治怀有仇恨的显贵都集中在自己的身边。维希是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制度和代议制度的反 动,是法国历史上罕见的制度。他们还对共和 派爱国人士、抵抗者和党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和,以扫清在建立“新秩序”中的 障碍。维希对抵抗运动恨之入骨。1940年8月2日,在维希的授意下,克莱蒙费朗军事 法庭缺席判处戴高乐死刑。遗受报复和的还有 同情人线的所谓嫌疑者,被假定为左翼的积极选民、被视为传播“异端邪说”的社团以及发表不满言论者等等。对于反法西斯主义的中坚力量法国党,维希进行更野蛮而残酷的。1941年法共转变了对戴高乐的态度,走上公开抵抗德国法西斯的道路。维希就加紧党人,共有三万名党人被捕。维希到处追捕抵抗者,搜捕党人。在1942年年初,就有50万反对者被投入监狱,30万人被关进集中营。(签署条约)1941年3月,维希建立犹太入问题总署,法国的反犹暴行步步升级。维希规定,凡祖父母,外祖父母信奉犹太教的,均属犹太入。维希和纳粹占领当局合伙搜捕、犹太人,制造了无数悲剧。仅在1941年7月16日至17日,巴黎共有12884名犹太人被捕,不少犹太人。维希在新秩序的幌子下,成为纳粹徳国最好的帮凶。明白,光靠武力不足以在法国建立全面的统治,维希的"合作”保证了德国对法国的统治,法国成为德国最终实现建立“欧洲新秩序”美梦的基石。此趁“合作”之机,大肆掠夺法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法国一天要支付德军四亿法郎军费,法国三分之二的冶金加工业、一半的橡胶业和四分之一的纺织业为德国占领者服务。维希法国同德国的”合作,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坚实的后备。法国的经济由德国肆意掠夺,并被纳入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轨道,成了 "第三帝国”最重要的供应来源。法国人的评价维希法国的“新秩序”,并非如维希统治者们所标榜的那样,“对外政策是民族的,对内政策是等级制的,经济是协调而有控制的”。事实表明,这种“新秩序”是和法西斯化的旧秩序,是对党人,抵抗者、进步力置进行疯狂和的枷锁,是犹太入的桎梏。在维希法国,共和国被消灭,“自由、平等、博爱”巳销声匿迹,一切都由贝当和赖伐尔等人实行法西斯化的统治,这就是他们标榜的所谓对内政策是等级制的。维希法国的“新秩序”是亡国的秩序,纳粹德国的傀儡统治的秩序。维希统治者们投敌,臣服纳粹,助纣为虐,妾图在的欧洲"新秩序”的庇护下享有一席之地,把法国带进了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岁月。(贝当受审)维希法国的“新秩序”是违背历史潮流的秩序,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可耻的一页。作为始作俑者,贝当也不会有好下场。德国战败后,维希傀儡被送上了正义的审判台。贝当被法国最高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緩期执行,在囚禁六年后死去;赖伐尔被判死刑,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求荣、倒行逆施的人到头来必然身败名裂,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就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法国人对这个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