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岳飞治军》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翻译: 每当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岳飞对国事意见激进,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三国名将甘宁是如何一战被蛮将沙摩柯斩杀的
上一个问题回答说的是,关公战秦琼三国版之一---张文远大战太史慈。
这一次说一说,关公战秦琼三国版之二---沙摩柯大战甘兴霸。
01
甘宁之死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话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宁去世。
不清楚死在哪里,因何而死,享年几何?
据说甘宁号称孙吴第一猛将,如此悄然离去,的确不是个事。
但甘宁如此生猛,也就不是随便安排个人就能杀得了的。
恰巧也是甘宁去世两年后,机会来了,刘备东吴。
222年,刘备孙吴的大军从秭归进军到了猇亭,进入武陵郡,这是蜀汉集团的老革据地。刘备派遣侍中马良安抚五溪蛮族,找到堡垒户的头目、胡王沙摩柯,率领大家投靠刘备,参与行动。但也少不了花费一些黄金和锦帛,还要授予官职和爵位。
刘备如此兴师动众,却被孙吴大都督陆逊一把火轻易烧得全军覆灭。刘备自己侥幸逃脱,沙摩柯与蜀汉将军张南、冯习等都被斩首。
刘备花了这么大的价钱,请来的雇佣军没有任何作为就挂掉,很没有面子哦。
再说,刘备大老远的跑来,本来大家就不愿意,这么一弄,搞得刘备也很难堪。
于是乎,老罗就想把以前孙吴已经去世的大将找几个来凑凑数,多少给刘备一下台阶。
上回说的那个太史慈已经安排被张辽杀死了,再让他出场死一次似乎不合适,对逝者太不尊重;
如果能把周瑜杀死就体面多了,可惜被诸葛亮在更早的时候就气死了;
鲁肃呢?级别是够了,可鲁肃一向主张孙刘联盟,与刘备、诸葛亮关系都不错,如果安排刘备把他杀了,似乎不近人情,也不合适;
刘备是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孙吴的,如果安排把杀死关羽的吕蒙、潘璋、马忠杀掉,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潘璋、马忠名气太小,起到的效果很有限。杀吕蒙最给力,但遗憾的是,吕蒙胆子太小,被关羽吓死了。
杀陆逊吧,可他一直活得好好的,世人不同意,史家也不好编排史书,也不合适;
找来找去,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甘宁身上。于是,老罗就安排甘宁再次出场了。
既然甘宁是孙吴第一战将,不是轻易就能斩杀的。这个难不倒罗先生,就安排甘宁是带病坚持工作。如此一来,既肯定了甘宁的工作热情,也让读者感觉沙摩柯杀死他,在情理之中。
演义中是这么说的:甘宁有病在身,不敢与沙摩柯交锋,命令吴军后撤。甘宁身体有病,跑得慢落在了后面,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不久病逝。
02
沙摩柯其人
黎东方《细说三国》中说,沙摩柯原名摩沙柯,是来自于越嶲郡的“胡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把他误作沙摩柯。
作为沙摩柯还是摩沙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似乎关系不很大,我们也不很计较。
但让沙摩柯把甘宁射死,这事问题就严重了。甘宁一怒之下,幽灵不散,命吴军将士当时把沙摩柯乱箭射死,报了一箭之仇。
这个就比关羽吓死吕蒙、曹操合理多了。
可见,冥冥之中有神灵,但冤冤相报何时了?争来斗去为的是些啥呢?
官爵、黄金、财宝就那么多,不会因为战争,就莫名其妙的增加。要想赏赐别人,用其他的不好吗?为何一定要以杀得首级多少来评定呢?
取得富贵、爵位,为何一定要靠呢?没有其他途径吗?
战争成就了英雄,但和平更为珍贵。
和平时期,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青史留名。
这是豹眼对沙摩柯杀死甘宁之事的一点感悟。
03
甘宁的历史评价及其后人状况
甘宁死后,孙权非常痛惜。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孙权是被张辽吓怕了,但有甘宁在,孙权就不怕。
可曹操走了,甘宁担心曹操惹事,也跟着去了。曹操留下张辽看着孙权,孙权害怕,能不想念甘宁吗?
陈寿也出来证明:(甘宁)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看一下孙权如何对待甘宁之后的吧。
甘瑰,甘宁之子,继承甘宁的事业,在孙吴为臣。后来由于犯罪被罚,迁徙到会稽,不久就死了。
甘述,甘宁之子,在吴国担任尚书之职。
甘昌,甘述之子,在吴国担任太子太傅之职。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犯罪就要接受惩罚。甘瑰,作为孙吴功臣之后,因罪被罚。但史料很少,找不到具体的一些细节。
在孙吴时期,功臣之后犯法,甘瑰不是个例。还有周瑜之子周胤、凌统之子凌烈等也是如此。
周胤在东吴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依仗其父周瑜的功劳,居功自傲,沉湎酒色,后因犯罪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庐陵郡。
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孙权同意了,就在赦免的时候,周胤生病身亡。
凌烈是凌统的长子,凌统去世时,凌烈跟他的弟弟凌封都才几岁。孙权收养了二人在宫中,爱护得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二人到了岁,就让他们读书学习。
后来,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袭爵领兵。
不清楚他们究竟因何罪被处罚。
据有关史料记载,孙权晚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无常,犹豫不决,导致了群下党争。许多世家子弟都是两面,分别支持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
朝中大臣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都支持鲁王。
不清楚甘宁之子甘瑰、甘述是否也是分班站队、两面。但孙权在晚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几乎所有的世族阶层、朝中大员、功臣之后,没有不参与进来的。
这也是孙吴最后时期,政治混乱的根本原因,也是孙吴衰败的开始。
历史上最能炫富的人——石崇,是怎样和皇帝斗富的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出身豪门,其父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说起这位爱招摇的大富商石崇,实在令人惋惜。据记载,石崇自小聪明,以至于他的富豪老爹在财产分割的时候直接没分给他,为他争取的时候,爹直接就说——这孩子太聪明了,靠自己就能赚足够的钱。
如爹预测的,石崇生财有道,先是靠军功谋得了官职,再利用自己官员的身份明目张胆地劫掠商人,很快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可惜,人流传已久的“财不露富”守则,石崇一点也没放在心上。生活奢靡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人斗富,甚至斗胆斗到了皇帝头上。
那么石崇是怎么与皇帝斗富的呢?
石崇到洛阳做官以后,一边肆无忌惮地搜刮财富,一边更加骄奢淫逸。他在洛阳建造了超豪华的府邸,给自己的几百个姬妾都配置了精美绝伦的锦缎做衣裳,而且个个都戴着璀璨的绝世珠宝。
有一次,同样爱好奢华的晋武帝去石崇家,为了显示自己皇帝的身份,特地穿了由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的衣衫。结果,石崇这家伙一点面子也不给,他故意自己身着平常的华服,却安排身边的五十多个随侍的奴才们,都穿上了火浣衫制成的衣服出去迎接晋武帝……搞得晋武帝颜面尽失,倍感羞辱。
石崇与城中的另一富豪王恺,一直斗得。王恺字君夫,名儒王肃之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身为贵戚,王恺与石崇斗富的背后,可是有晋武帝亲自撑腰的。
有一天,晋武帝从金库里拿出一株西域进贡的珊瑚树,让王恺去与石崇争斗。此树高达两尺,色泽鲜艳,价值连城。王恺以为胜券在握,特地宴请石崇和一大批官员到家中欣赏。哪知,石崇居然拿了一柄铁如意,当着大家的面就把这珊瑚树给砸碎了!
大家目瞪口呆之际,石崇却面无惧色,命人从家里搬来一堆珊瑚树,跟王恺说:“你随便挑一株吧,算我赔偿的。”其中光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就有五六株之多,而且都是条干挺秀,光彩夺目。王恺又输了,晋武帝又输了!
可以说,斗富从来没输过的石崇,最终因为巨额财富招来了杀身之祸。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直接就把他杀了。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古代匪夷所思的小故事挺多的,比如男的变女的,女的长胡须,牛跑去当官,鹿能生女等等,请看下文:
男变为妇
明代万历年间,陕西的李良雨因为家里贫穷,只得把娶了四年的老婆休了,自己给人做佣工。到了隆庆元年,李良雨突然闹肚子痛,只是一会儿痛一会儿又停,如此症状反复过了一年。到了第二年二月,有次突然大痛不止,至四月时,他的肾囊不知不觉既然退缩入腹,变为女人的,更惊恐的是第二月既然来了葵水。李良雨只得换装变成女人,而且还跟一个同做买卖的偷偷成为夫妇,他的弟弟知道,就把这事上报朝廷。
在古代存在“男化女”“女化男”的传说,被认为是灾变妖异之事,于国于家都是不祥之兆,所以“李良雨‘男化女’”的异闻一经传播,就轰动了朝野。这个事情应该是真的,因为不仅《夜航船》有记载,《本草纲目》有记载,同时《池北偶谈》也有记载。
旱魃
南方有一种怪物长得像人,长有三尺,眼睛在头顶上,走起路来像一阵风。如果它出现的话就会有大旱,千里之地都绝收。它大多藏在古墓里。现在山东人如果遇到大旱就在古墓里扫过,如果得到这种东西,把它焚烧了就会下雨。
两牛斗
李冰,秦昭王派他为蜀地太守,他开凿了成都两江,让万顷田都能得到灌溉。江神每年要娶两个小女孩为妻子。李冰便把自己的女儿派去与江神结婚,直接送到江神祠,劝江神喝酒,酒杯里的酒一直在荡漾。李冰大声斥责江神,然后便忽然不见了。过了很久,有两头牛在江边上打斗。又过了会,李冰回来了,汗流浃背地对下属说:“我打斗得太累了,你们应当帮助我。面朝南并且腰中间有白色的,那是我的绶带。”主簿便帮助刺杀了面向北的牛,江神便死了。 看明白吗,这是第一次出现‘’的活动。
随时易衣
卢多逊被流放而死后,朝廷允许将其归葬原籍。他的儿子卢察护丧,暂且停灵于襄阳的寺庙里。想要换一个大的,打开后发现,他的尸体并未腐坏,就像活着时一样。于是便时时给他换衣服,到了大中祥符年间仍然如此。难道这就是因为他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吗!要是让那些里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又该大张旗鼓,就像现在所说的无量寿佛一样了。
马耳缺
欧阳修说:珍曾经夜里梦见和我一起到一座庙里去,出门便看到有匹马只有一只耳朵。后来珍官为峡州通判,我为夷陵县令。一天,与珍一起沿峡向上走,去黄牛庙。进门后,觉得好像在梦中见过,门外有一匹石马,果然缺了一只耳朵,我们二人互相看看,都大吃一惊。
二尸相殴
贞元初年,河南少尹李则死了,还没有入殓。有一个穿着红衣的来吊唁,自称是苏郎中。进来后,悲伤地痛哭。过了一会儿,尸体却起来了,与这个人搏斗,家人都吓跑了。两个人关上门斗殴,真到晚上才停下。大家发现有两具尸体一起躺在床上,长短、形状、容貌、姿态、胡子、衣服都一模一样。全族人都不能分辨,只好放在一个里下葬。这个故事更加奇怪,为何相像,为何相殴?难道两个都是妖怪?或者一人一妖,妖化为人,人死后与妖相斗。《子不语》中有个两神相殴的故事,不知与这个有无关系。
箭发沙射
刘宴的判官李邈有一个庄客,打开了一座古墓,非常高大,进入松林二百步,才到墓前。墓边上有一块墓碑扔在荒草里,字已磨灭,无法辨识。开始掘了几十丈,遇到一扇石门,因为是用铁汁浇铸的,所以好几天才打开,但一开就有箭像下雨一样射出来,杀死了几个人,众人都很害怕想要出去,有一个人说:“这不过是个机关而已。”便往里扔石头,扔一个就会有些箭射出来,扔十几个石头,慢慢的就没有箭了。于是大家又打着火把进去,开第二道门,又有几十个人,瞪着眼睛挥舞宝剑,伤了几个人。众人拥上去攻打,才发现这些都是木头做的人,它们手上的兵器都被打掉了。但四面墙上画的卫兵却好像跃跃欲试。中间用铁索悬挂着一个大的漆过的,下堆满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众人都有些害怕,没敢去拿。这时两边忽然有风,有沙子扑向众人,而风更急了,沙子射出来就像下雨一样,一会儿就淹没了膝盖。众人都仓慌逃走,刚出大墓,门已经关上了,一个人已经被埋在了里边。这不就是古代版的《盗墓笔记》。
鹿女
梁代的时候,在甄山旁边,砍柴的人看到有只鹿生了一个女儿,便收养了她。等到长大了,让她当了女道士,名为鹿娘。
风雨失柩
汉代阳羡县令袁玘常常说:“我死后一定会成神。”一天晚上,大醉之后死了,风雨中不见了他的灵柩。夜里听到荆山有几千人吃饭的声音,乡人去看,发现他的已经下葬了。世人称这座山为铜棺山。
辨南零水
李秀卿到扬州,遇到陆鸿渐,派一个士兵到江中去打些南零水来。等水打到以后,陆鸿渐用杓扬水说:“这确实是江水,但却不是江中南零的水,是在岸边打的吗?”然后他就把水倒掉,倒了一半,又拿杓扬水说:“这好像是南零水了。”取水的人大为惊讶说:“我取了南零水快到岸边了,却不小心倒了一半,只好在岸边用江水补充。先生真是神鉴啊!”
他日仗公主盟
隋末的温陵太守欧阳祐耻于再投降新朝,便拉着夫人跳水了。后人为他们立了庙来祭祀,在此祈祷很灵验。宋代的李纲曾经宿于庙中,梦见有神灵邀请自己上座,李纲坚决推辞,神灵说:“以后还要倚仗大人来主盟。”等到李纲官拜丞相,也正值此神被加封号,果然让李纲来题写匾额。
愿留一诗
陆贾庙在肇庆的锦石山下,宋代的梁竑停舟在这里,梦见一个客人自称是陆大夫,说:“我在这里抑郁无聊已经有千年之久了,今天幸而有先生路过,希望先生能为我留诗一首。”梁竑便为他在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请载齐志
元代的司马于钦曾经梦见一个赵先生对他说:“听说先生要编修《齐志》,我有一个好朋友葬在齐地的安丘,这人的节操与仁义冠于天下,当世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请先生把他记录下来用来激励这俗世的庸人。”于钦醒来后觉得很奇怪,等到读《后汉书·赵岐传》,才醒悟他说的是孙嵩。赵岐惧祸逃亡时被孙嵩藏匿在墙壁的夹层里写出《孟子章句》而扬名后世,自然也算是奇人,但如果不是孙嵩的情谊,他的志向怎么能实现呢?于钦的梦,不也很令人惊异吗!
三石
永安州在伪汉时期,有要进入靖江,从这里经过。黎明时分遇到一个打猎的人牵着黄狗追一头鹿,军士用枪刺那头鹿,仔细看,发现原来是石头。后来,人、狗和鹿都变成了石头,站在路边。现在有一个石头上面还有枪刺的痕迹。
悟前身
焦竑奉命出使朝鲜,停泊在一个小岛上,看到有一茅庵,大门紧闭,询问旁边僧人,僧人回答:“以前有一个老和尚在这里修行,偶然看到天子的册封使臣路过这里,那是状元及第并官拜侍郎的,老和尚非常羡慕,然后便去世了。这就是他的塔院。”焦竑命人打开门,看到室内的桌椅和摆放的经书,都好像曾经见过一样,于是豁然醒悟,知道那个老和尚便是自己的前身。
追魂碑
叶法善曾经为他的祖先叶国重请求刺史李邕写一篇碑文,文章写成后,再请求李邕写到碑上,李邕不答应。叶法善便准备好了纸和笔,夜里摄来李邕的魂魄,让他写完,拿着给李邕看,李邕大吃一惊。世人称此为追魂碑。
牛粪金
东吴时,有个道士牵牛过江,对船家说:“船里有牛拉的粪,算作我对你的谢礼。”船家回头一看全是金子。后来便把这个地方叫金石山。
猪怪
有个百姓家的猪生了四个小猪,最后一个有很长的嘴、猪的身子、人的腿、一只眼。比猪八戒还丑。
飞来寺
梁代的时候峡山有两个神人变成方士,前往舒州延祚寺,夜里叩见真俊禅师说:“峡山居于清远的上流,想要建一座寺庙,可以标榜当地的风物,师父允许吗?”真俊禅师答应了。半夜,风雨大作,天明开门一看,整座寺庙和塑像都已经被神运到峡山了。真俊禅师便坐下来说偈语:“此殿能飞来,何不飞回去?”忽然听见空中有人说:“一动不如一静。”于是此寺便得名“飞来寺”。
城陷为湖
巢湖在合肥,世人传产有次江水暴涨,沟里有一只巨大的鱼重达万斤,三天后死了,整个合肥的人都去吃,只有一个老婆婆不吃。忽然来了一个老人,对她说:“这条大鱼是我的儿子,你不吃他的肉,我怎么能没有报答呢?东门外石龟的眼睛如果红了,这座城就要被淹没了。”老婆婆每天都去看那只石龟。 一天有一小孩游戏时用红色涂了石龟的眼睛。老婆婆看到后,急忙跑到山上,这时城池被淹没成为了湖,方圆有四百多里。
妇女生须
宋徽宗的时候,有一个卖酒人的妻子朱氏,年过四十,忽然长出了六七寸长的胡须。这是女变男的节奏,朝廷下令让她去做女道士。
男人生子
宋徽宗的时候,有一个卖菜的男人忽然怀孕生下了小孩子。这个更加匪夷所思。
童子暴长
元代枣阳的村民张氏生了一个男孩,到四岁的时候,忽然长了四尺多,容貌非常异常,挺着臃肿的大肚子,就像世俗所画的布袋和尚一样。
刘伯温死后,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元勋,他们的功劳无疑要比刘伯温来得大。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探讨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到底大不大,而是来讨论下这位明朝开国元勋他所遗留下来的子嗣最终的结局如何。
刘伯温一生育有二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皆为继室陈氏所生。
长子刘琏
刘琏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 ,此时他的父亲刘伯温刚刚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准备参与到元末乱世的潮流之中。《明史》赞其“有文行”,即文章出众,有德行,因此在刘琏成年后,朱元璋见他十分聪明,是“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29岁的刘琏被任命为从六品考功监丞,掌给授诰敕之事,同时兼试监察御史一职。
不久,刘琏即升任为从三品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掌江西一省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事务,成为了明朝地方上权势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只是也就在这一年,正当朱元璋要继续重用他,将他培养成与他父亲那样的朝中重臣时,刘琏却因不愿成为胡惟庸一党,而被胡惟庸的党羽逼死。
《明史》载:“(刘琏)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他死后,朱元璋是惋惜不已,但也无可奈何,遂只得是遣使祭灵,以示恩宠。
总得说刘琏这一生虽短暂,但却并不平凡。正如时任国史院编修吴从善所言:“家为贤子,国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毙焉,生荣死哀,尚何道哉”,在刘伯温良好的家风下,刘琏被教育的很好,可谓德才兼备,在家他是贤子,在外他是良臣,虽是开国功臣之后,但却从来不恃宠而骄,更不会以权谋私,此后更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靠奸臣,而是忠于朝廷。
次子刘璟
刘璟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史书称其“弱冠通诸经”,他小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较之其哥哥刘琏是不相上下。洪武十年,刘琏死后,刘璟本该是继承刘伯温的伯爵之位的,但他却没有去继承,反而是将这个爵位让给了自己哥哥的儿子刘廌,因此被朱元璋看重,为了表彰刘璟的兄弟情深,遂授他閤门使之职,赐“除奸敌佞”铁简,“百官不法,持此纠正”,是为天子近臣。
洪武十四年(1381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叛乱,刘璟跟随延安侯唐胜宗率兵征讨,在这次战斗中,他表现十分突出,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协助唐胜宗平定了此次叛乱,后,朱元璋赞其:“璟,真伯温之子也”,并对其是越发的信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谷王就封,刘璟授谷王府左长史,同时朱元璋还赋予他提调肃、辽、燕、赵、庆、宁六王府事权。
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因其削藩操之过急,致使朱棣起兵,不久南京告急,此时忠心耿耿的刘璟遂急忙返京,向朱允炆献平派十六策,可朱允炆并未采纳这些计策,但却命他与李景隆一起平定朱棣之乱。但是在与朱棣的对战中,刚愎自用的李景隆始终听不进去李璟的谏言,最终致使建文军大败。
建文二年(1400年),刘璟带病赴京,再次向朱允炆进《闻见录》,陈述平定朱棣叛乱的计策,可朱允炆还是不愿意听从,此时心灰意冷下的刘璟最终决定弃官归隐,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惠宗朝的死活。
1402年,朱允炆败亡,下落不明,朱棣于南京登基,是为永乐帝。此时朱棣爱惜刘璟的才能,于是准备诏刘璟再次入朝为官,可在接受到诏令后,刘璟却一直为答应前往。而后,恼羞成怒的朱棣遂下旨将他强行押来南京,逼他就范。但就算是到了南京,刘璟也是软硬不吃,无论朱棣怎么说,他就是不开口效忠,反而是用言语百般激怒朱棣。
刘璟先是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贰”为由坚决不接受朱棣给予的官职,再是他也从不称朱棣为“圣上”,而是依然称他为“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朱棣的皇位。此外,在一次召见时,刘璟更是直言不讳的与朱棣说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因此当时的朱棣是震怒不已,不过此时朱棣还是没想要杀他,只是将他关进牢中。但是刘璟知道,他只要不降,朱棣总有一天是会杀了他的,甚至是会被满门抄斩,于是他索性就在狱中用发辫自缢,享年52岁。
总得说刘伯温二子刘琏、刘璟,他们皆是大明忠臣,他们誓死效忠于大明皇帝,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