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进击的巨人2如何设置据点(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

时间:2023-06-25 11:37:58人气:857 作者:未知

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

因为我军步兵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我军能做到,其他国家的步兵就算想要学习模仿也没有这个能力。简单来说穿插迂回战术就是从战场侧翼以极快的速度穿插或迂回到敌人后方,占据要害地形对敌形成夹击或包围之势。

这样看,穿插迂回战术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术,如果部队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但我军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装备简陋,别说机械化了,就算普通的在后勤困难的时候都不一定够用,所以我军的穿插迂回都是靠着战士们的双腿实现的,所以才会备受推崇。

而对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最有感触的莫过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半岛的“联军”了。

手绘最简单的穿插战术

38军在入朝后的第一战就因为情报、交通等因素而出师不利,不仅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狠批了一顿,38军上上下下也感觉丢人。作为四野的主力,这样的失利对38军来说打击是很大的,要说他们心中没憋着一股火那是不可能的,他们都希望再通过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王牌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这个机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1950年11月27日傍晚,38军113师师长江潮接到命令,让他们务必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穿插至三所里并占领这里,切断敌军向南逃跑的路线。如果战术成功,志愿军对敌人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见三所里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113师穿插路线

此时113师驻地距离三所里的直线距离有72.5公里,而他们只有不到14个小时的时间,这里很多朋友说14个小时走72.5公里也不是什么太难以完成的任务,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就5公里多,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是直线距离72.5公里,事实上由于地形因素就不可能允许113师走直线,而且途中113师还将翻越一座海拔1250米的长安峰,所以这个距离肯定大于72.5公里。其次是此时的38军正在猛攻德川,113师自然也在战斗序列当中,所以他们并不是一支精力充沛,休息充分的部队,而是一支刚经历过大战的疲劳之师。

再次就是113师穿插到三所里并不是去旅游观光的,他们是去阻敌的,所以就算为了赶时间轻装出发,负重也不会低,尤其是炮兵部队。最后,一路上也并非太平,113师先后5次遭遇了从前线溃逃下来的南朝鲜伪军,所以战斗在所难免,这又会耽误不少时间。

从上面的种种困难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113师全体指战员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这是一个证明他们的好机会,所以连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出发了。一路上正如上述所说,113师的一些战士因为体力不济倒下了,遭遇了南朝鲜伪军,113师也边打边前进,丝毫不敢耽误时间,饶是如此,113师穿插到位并占领三所里时天也已经大亮,距离预定的时间也仅仅提前了5分钟。

伟大的志愿军战士

而就在5分钟后,南逃的敌人就乘着各种机械化交通工具来到了三所里前,并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的113师展开了激战。最终因为38军113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敌人遭到我军重创。

而113师之所以会接到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因为敌人此前已经察觉到了志愿军的意图并开始难逃。113师开始穿插的同时,敌人也从一个比113师驻地更近的龙源里乘坐机械化工具难逃。

当然,敌人也知道三所里的重要,但他们更知道此时距离三所里最近的志愿军部队在哪,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志愿军可以比他们先到三所里,于是一路边逃边休息,结果汽车轮子没有跑过我们志愿军的双腿,被113师率先占领了三所里这处要地,最终被重创。

由此可见,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像我们这些拥有极高战斗素养绝对令行禁止的英雄能做到,要换做其他,就算指挥官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也不敢下这个的命令。

就这?

抗美援朝战争的初期,敌人在我军的各种穿插迂回中一次又一次吃亏,要说心中没点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既然志愿军战士凭借双腿都可以一次次成功创造奇迹,那么他们这些机械化程度极高的部队为什么不可以?

1951年5月21日,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敌人头目李奇微也颇为狡猾等因素,彭老总不得不对前线部队下达了全线北撤的命令,李奇微见势觉得将志愿军全歼于“线”以南的机会来了,于是也在同一时间下达了的命令。

李奇微这个人并不简单,能被彭老总重视,可见其军事素养还是极高的。所以他虽然下达了的命令,但也并不是一味地向北推进,这样的话并不能实现他要将志愿军全歼的目的,于是想到了我军的穿插战术。

李奇微

越想李奇微越是兴奋,他看着地图上的铁原,如果他能前出一支奇兵穿插到铁原并占领这里,那么志愿军北撤的路线也将被他切断,而且铁原这个地方极为特殊,不仅是一处交通要道,还是志愿军的后勤中转要地,如果计划成功,那么李奇微不仅可以切断志愿军北撤路线,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没有来得及撤回“线”以北的志愿军困死在南方,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谋划。

想到就做,在李奇微看来,志愿军凭借双腿都能屡屡穿插成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拥有全世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想要实现这样的穿插应该更为轻松。于是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执行这一命令。

就这样,一的效仿志愿军穿插战术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一开始确实如李奇微计划的一样,他们凭借机械化部队很轻易就穿插到了铁原,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完美,接下来只需要用他们的飞机、坦克、大炮将铁原变成一片火海并占领就可以实现这一战术目的了,这也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然而他李奇微能想到的,彭老总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傅崇碧将军的63军临危受命坚守铁原,为前线志愿军北撤争取时间。这位儒将并没有辜负彭老总和的信任,在铁原阻敌12个昼夜,尽管自身损失惨重,但成功扼杀了李奇微穿插占领铁原并全歼“线”以南志愿军的企图。

铁原阻击战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计代价对铁原志愿军各个阵地狂轰滥炸了12天始终不能占领铁原,明明穿插战术已经成功了啊。

只能说李奇微只学到了志愿军穿插迂回战术的皮毛,真正的精锐他并没有学到,那就是我军那种能不畏强敌一往无前的气势,能克服一切困难的战斗意志。他们过分依赖能给他们提供强大火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忘了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

他们以往的战斗都是几轮轰炸加炮击后,利用坦克掩护,步兵对阵地发起冲锋,这样的战法让他们几乎没有怎么遇到过抵抗,无往不利让他们但凡遇到一点抵抗就会瞬间溃败下来。用曹刿论战的说法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这种一次攻不下来,几次还是攻不下来,士兵的士气只会越来越低,最终彻底的失败,这就是李奇微穿插的奇兵并没能起到奇效的原因之一。

钱多就是好

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在历史上确实备受其他国家的推崇,就算是到了今天都还有不少国家在进行研究,然而就像麻花一开始说的那样,这样的穿插战术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明,李奇微就曾有样学样,只要时机适合都是可以运用的,真正厉害的其实还是在于我军指挥员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关键时候能做到直插敌人要害。而其他国家之所以一直在研究,麻花认为他们不过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士兵在战斗意志上不如我军的现实。

为什么蒙古灭金用23年,灭西夏用21年,灭南宋却花费五六十年

蒙古汗国之所以灭南宋花了五六十年,耗时很长,主要原因是:

1,蒙古汗国在灭西夏、灭金的过程中,太重,对投效蒙古汗国的异族人士,恩赏不多,因而导致异族将士心怀不满。

蒙古人毕竟只是少数民族,蒙古汗中将士,大半并非蒙古人,因而灭南宋时的蒙古军,其作战效率,已远不如成吉思汗时期了。

2,南方地形复杂丶地势险要,蒙古骑兵基本展不开,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处不大。

3,南方发达,南方火药工艺丶竹子、冶金技艺……都对抗元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方人善于山地战、水战,蒙古军根本适应不了。

若不是南宋朝廷严重,若不是蒙古汗国决策正确,首先奇袭拿下临安(杭州)。蒙古汗国能否拿下南宋,就会是个未知数了。

其实蒙元灭了南宋后,一直未对南方实施彻底统治。南方土地大半在反元义军、地方土司的掌控之下。蒙元一直在疲于清剿这些势力,而且败战连连,噩耗频传。

至始至终,南方都没有象以往的朝代那样,向中原提供巨大的财力支撑。这也是蒙元困顿,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本应该来钱的南方,不但不来钱,还得每年花巨资去清剿,这个亏得太大了。最终蒙元反而还被南宋遗民给灭了。

可以说蒙元灭南宋是军事策略上的成功,蒙元亡于南宋遗民是民族政策上、国策上的大失败。

总的来说,蒙元一朝,在华夏历史上,还是贡献巨大的。各位仔细想一想,蒙古汗国西征,一路上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顺畅,而在面对华夏核心力量,西夏丶金、南宋时,却吃尽了苦头。

打西夏用了21年,而且成吉思汗还驾崩于征西夏的战争之中。

灭金国用了23年。

灭南宋用了五六十年,还赔上了蒙哥汗。

由此可见,西夏丶金、南宋,是十分强悍的。倘若没有蒙元灭掉这三个强权,华夏大地还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统一。

太平军如何打赢“三河大捷”这场生死存亡之战

三河之战:湘军百战精锐,还有名将指挥,却输给了太平天国的二流部队,非常有意思。李续宾是悍将没错,但吃不透“围点打援”战术,被二流的太平军部队全歼在庐州南面。

一、参战的李续宾部:湘军百战精锐,也是湘军的“根底”

三河之战,湘军前后阵亡7000余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身经百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属于“老兵”。

湘军,顾名思义,就是以湖南、湖北人为“主力”的一支私人武装,并非清朝的直属部队,与八旗、有着本质区别。湘军也不是曾国藩一人的,曾国藩也不是最早创办湘军。

太平军兴起时,江忠源率先创办“楚勇”,协助八旗、战败。江忠源,号称湘军“鼻祖”,也是第一个得到巡抚等封疆大吏头衔的湘军主帅,却在1854年被胡以晃打死。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咸丰下令各省兴办团练,湘军应运而生。此时,罗泽南、李续宾招募4千余人,并率先打出“湘军”的旗主。曾国藩招募一万多兵马,组建陆军、水师:塔齐布的“常胜营”,以及彭玉麟、杨载福的长江水师。

罗泽南、李续宾率兵投奔曾国藩,但自己的掌控部队,不许他人染指。曾国藩可以直接插手到底的部队,只有塔齐布的湘军、长江水师,以及后来的“吉字营”。罗泽南、塔齐布构成曾国藩的左膀右臂,也是湘军的“根底”。

湘军、太平军长期厮杀,互有胜负。罗泽南、李续宾不断扩充兵马,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1855年,塔齐布暴毙而亡,所部由周凤山率领,被石达开在樟树镇打残,元气大伤。

塔齐布、周凤山相继出局,曾国藩在江西的处境岌岌可危。此时,罗泽南、李续宾追随湖北巡抚胡林翼征战,围攻武昌,还击败了石达开的援军,成为湘军的绝对顶梁柱。

1856年初,罗泽南阵亡,李续宾接管所部。1856年12月,韦志俊弹尽粮绝,撤出武昌,胡林翼、李续宾入城,夺取了长江中游军事重镇武昌。

1857年,李续宾围攻九江,打持久战,破城而入。林启荣宁死不降,17000多太平军将士被处死,血流成河。连克武昌、九江,李续宾声名显赫,成为咸丰的红人。

1858年9月,胡林翼从湖北东征安徽,李续宾是绝对主力。此时,鲍超、多隆阿等悍将,都要配合李续宾作战。清朝的希望,湘军的希望,也在李续宾。

可以说,投入三河之战的7000湘军,是绝对的精锐,也是湘军的“根底”,故而能连续夺取潜山、太湖、桐城、舒城等重镇,兵锋直抵三河镇,威胁庐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陈玉成调兵解救南京,安徽太平军并不多,湘军夺取城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再则,鲍超、多隆阿围攻安庆,牵制太平军精兵;袁甲三、李孟群率三万兵马在六安驻扎,也可以作为辅助。

二、陈玉成、李秀成部:太平军二流部队,过了巅峰时代

相对湘军而言,此时的太平军已经过了巅峰时刻,属于二流部队,跟李续宾所部相比,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再则,太平军来回作战,疲惫不堪,而湘军却是以逸待劳。

杨秀清时代,奉行精兵政策,太平军数量不多,却很能打仗。天京后,太平军的精锐部队相互厮杀,2万多骨于,元气大伤。此时,存留下来的太平军,几乎都是二流部队。

先说李秀成部太平军,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天京前,李秀成的名气并不大,自然没啥兵马。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各地将士纷纷前往投奔,镇守桐城的李秀成只有7000多老弱。

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翼王带走满朝精锐,那时我在桐城,不足七千人,都是老弱无法随翼王去之人。”那么,李秀成所言属实吗?答案是,李秀成并没说谎,他确实很弱。

李秀成被围困在桐城,秦定三猛攻城池,李秀成只能书信陈玉成,让他从宁国带兵来解围。1858年初,李秀成想解除南京之围,攻打“江北大营”,却被德兴阿打败,再次向陈玉成求援。

李秀成所部太平军,连清军的都不一定打得能赢,更别说是与湘军精锐对决了。陈玉成所部,情况比李秀成好,但跟李续宾所部相比,也是差很多,且曾经遭遇惨败。

陈玉成所部太平军,是翼王石达开率兵“靖难”,韦昌辉时,留在宁国的部队。那么,这支部队究竟如何呢?答案是:整体可以,却并不精锐,是李续宾的手下败将。

1855年11月,石达开率1万兵马增援武昌,受挫于胡林翼、李续宾、蒋益澧的反击。为此,石达开留下3千人给韦志俊后,进入江西作战,攻打曾国藩,在樟树战击败周凤山,曾国藩困守南昌。

转战江西期间,石达开扩招兵马,得到6万人。1856年3月,石达开留下部分兵马镇守江西各地,自己率3万人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攻打向荣所部。

摧毁“江南大营”后,石达开率兵西征湖北,秦日纲、李秀成东征江浙,追击清军残余势力。石达开再次增援武昌,还是受挫于胡林翼,无法突破湘军构筑起来的防线,鲁家港大营还被湘军焚烧。

1856年11月,石达开回京“靖难”,韦昌辉。洪秀全送来北王韦昌辉首级后,石达开入京辅政,将驻扎在宁国的兵马交给陈玉成。石达开单干时,陈玉成不跟他,却有部分将士离开。

陈玉成的家底,就是石达开的“靖难之师”。1857年,陈玉成带着一堆难民进入湖北作战,经过一年的训练,得到一支较为精锐的劲旅。再则,陈玉成从两淮“捻军”中挖掘人才,组建一支骑兵,这是太平军的精锐所在。

陈玉成、李秀成所部太平军,相对杨秀清时代而言,就是一支二流部队,作战能力不如湘军。再则,太平军在东线、西线来回作战,劳累奔波,压根就没有休整时间。

李续宾攻打三河镇时,陈玉成、李秀成正在浦口作战,与“江北大营”进行战略决战。摧毁“江北大营”后,陈玉成、李秀成火速赶到三河,马不停蹄,气喘吁吁,又跟李续宾厮杀,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围点打援”战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李续宾玩不转

论精锐,太平军不如湘军;论体力,湘军以逸待劳,太平军疲惫不堪;论后勤补给以及队友支持,陈玉成、李秀成更像是“孤军奋战”。整体情况看,湘军处于优势,太平军劣势明显,但战局逆袭了。

许多人都说,李续宾惨败三河镇,是因为“孤军深入”,将士疲惫所致。纵观太平天国战争,疲惫的应该是陈玉成、李秀成,李续宾总体情况要好很多。李续宾战败,主要是玩不转“围点打援”战术,以及缺乏作为主帅应有的素养。

李续宾跟石达开有点类似,是一员“良将”,作为主帅并不合格。东王杨秀清指挥,石达开可以百战百胜,妙计百出;一旦没有杨秀清,石达开屡战屡败。胡林翼指挥下,李续宾也是常胜将军,进展顺利;没有胡林翼,李续宾就玩完了。

胡林翼,湘军中最优秀的主帅,是清朝“中兴基石”,曾国藩都自愧不如他,“润芝才华,胜我百倍。”润芝,就是胡林翼,后来的伟人都非常佩服他。

没有胡林翼重组湘军,以及改变战略战术,清朝就不可能击败太平军。没有胡林翼苦苦支撑,清朝也挺不过最艰难的1856年。曾国藩复出,左宗棠得重用,都是胡林翼在操作。

针对湘军、太平军各自的优缺点,胡林翼改变了曾国藩的作战模式,不再强硬攻城和阵地战,而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跟太平军打消耗战。为了达成目的,胡林翼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以及强大的水师,达到将城内外太平军“隔离”之目的。

武昌、九江顺利拿下,石达开、陈玉成、黄文金增援城池的失败,都是“围点打援”战术的功劳。可惜,李续宾攻打三河镇时,胡林翼正好回家“丁忧”,他自己一人,自然就玩不转了,也不知道怎么操作。

“围点”跟“打援”应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按照胡林翼的做法,湘军先围困城池,挖掘长壕、构筑堡垒,不让城内太平军出来。强大的骑兵、水师,掩护外围,打击太平军增援部队,截断对手粮食运输线,耗死他们。

那么,李续宾是如何操作呢?李续宾围困城池后,立刻展开进攻,而不是进行持久战、消耗战。陈玉成抵达战场后,李续宾也没有固守营垒,而是主动出击,又遇上大雾天气,不灭亡才怪。

武昌之战,负责“打援”的是蒋益澧,因李续宾独占军功,蒋益澧不满意,不辞而别,回家“养病”,后来投奔左宗棠。九江之战,负责“打援”的是鲍超、多隆阿,李续宾主要负责“围城”。

李续宾所部虽然是百战精锐,但主要负责“围城”,而不是“打援”,更不是强硬攻城,没有必死的决心与勇气。三河之战,李续宾貌似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强攻三河镇后,又跟陈玉成决战。

李续宾攻城,吴定规严防死守,以“堡垒”为掩护,用还击。湘军猛攻十几天,才摧毁九座营垒,死伤一千余人,得不偿失。攻坚战不是“围城”,强攻只能付出代价。

盛唐时期,哥舒翰率十万兵马攻打石堡城,守城的吐蕃兵不足八百,唐军阵亡万余人。湘军不如唐军能打,人数也不如唐军,李续宾更不是哥舒翰,强攻三河镇营垒,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吴定规坚守,为陈玉成、李秀成增援赢得时间。从浦口火速赶到三河镇,太平军能投入作战的也就三万多人,且不如湘军精锐。当然,陈玉成还有“捻军”这盟友,却并不靠谱,他们是否参战,得看太平军的表现,看情况而定。

陈玉成、李秀成到来,李续宾也不休整兵马,还主动进攻。李续宾认为,陈玉成所部并不强大,石达开的“靖难之师”是自己的手下败将。从心理上,李续宾就有优越感,对方是“手下败将”,又有何惧哉。

李续宾忘记了自己一直充当“围城”的角色,干起来“打援”的活。4千湘军分兵出击,突袭陈玉成的大营。陈玉成早有准备,且中途起了大雾,太平军乘势将湘军包围在烟墩岗山顶,挖掘长壕、构筑堡垒,不让他们突围。

得知湘军被包围,李续宾想率兵出击,但陈玉成、李秀成又“提前”一步来到湘军大营,将李续宾包围起来。如此,湘军被分割包围,不能相互增援,只有血战突围一路可走,但李续宾做不到。

陈玉成、李秀成联手“踹门”,湘军死伤惨重,却并未溃败。此时,李续宾缺乏主帅品质的缺点暴露无遗,他仅仅坚持一天,就自尽而亡,丢下湘军不管,数千兵马就这么被陈玉成、李秀成消灭。

李续宾自尽前,将一封书信交给部将周宽世,让他转交胡林翼。周宽世一番血战后突围而出,旋即来到湖北招募兵马,恢复元气。1859年6月,距离三河之战才6个月,周宽世就在宝庆城下击败石达开的主力。

从三河之战来看,陈玉成、李秀成所部太平军并不精锐,只能算是二流,且来回在东线、西线作战,疲惫不堪。李续宾所部湘军,是百战之精锐,经常击败太平军,心理上有优越感,战斗力非常强。

太平军赢得三河之战胜利,离不开陈玉成、李秀成密切配合。但是,李续宾玩不转“围点打援”战术,在角色扮演上定位不准,是此次惨败的主要原因。至于李续宾自尽,并不是情况危急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而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否则周宽世就出不来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谷寿夫的第六师团结局如何

日本陆军第六师团在1943—1945年的布干维尔战役中被美军击溃,后来又在澳大利亚的持续打击下,于1945年全军覆没。

布干维尔岛处于南半球的所罗门群岛

(布干维尔岛,第六师团被消灭的地点)

第六师团的编成地在九州岛的熊本县,因此也被称为熊本师团。这支部队是日军侵华前的十七个常备师团之一,装备精良,战斗作风野蛮彪悍,战斗力与第二师团并列,为旧日本陆军中最能打的两支部队。这支部队组建的初衷,就是为了侵略而准备的。

早在甲午战争时,第六师团就侵略过的山东省。北洋水师的威海卫基地就是这支部队攻陷的,当时这个师团的大寺安纯旅团长在攻下基地后,得意忘形,狂呼天皇陛下万岁。结果被北洋水师的来远舰一炮轰死,当场毙命。成为死在的第一个日本高级将领。

(谷寿夫,南京大元凶之一)

甲午战争之后的日俄战争、济南惨案、、热河抗战等日军侵华事件中,每一次都有第六师团参与。

抗战爆发后,第六师团先是派遣到华北,从北平一路南下,烧杀劫掠。后来又编入日军第十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战役。是在南京大中,中民最卖力的部队,没有之一!当时《朝日新闻》报道的两名“百人斩”军官,后来就是被这个师团的一个参与的低级军官的。(后面再细说)

南京大后,第六师团又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要论最痛恨的日军部队,第六师团当之无愧的排第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六师团被调入太平洋战场,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第九战区也松了一口气)

第六师团南调,最早是准备投入到瓜达卡纳尔岛战场,进行反击作战。但由于瓜岛的战局恶化,反击被取消。这支部队随即被调向了西南太平洋的布干维尔岛登陆,编入第八方面军第十七军。在这里,他们的对手不再是火力孱弱的,而是从不计较损耗的美军!

美军揍第六师团的策略非常简单粗暴:

第一步:打退日军海军,切断布干维尔岛与外界的一切联络。布干维尔岛离日本本土有万里之遥,第六师团不可能游回去吧。

第二步:火力覆盖,直接将日军的滩头阵地全部摧毁。在岛上铺设飞机跑道,哪怕第六师团退到雨林里面了,也要往死里炸。

第三步:车轮战。美军掌握了布岛周围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第六师团的后勤被切断,被困在了岛上。而美军却可以轮换攻击。

第一波与第六师团作战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和陆军第三十七步兵师。在美国海航兵的狂轰乱炸之下,第六师团滩头阵地沦陷。美军借此登岛后,第六师团发动了。在骄横惯了的日军,自恃经验丰富,用散兵线端加刺刀冲锋的战术,向美军发动万岁冲锋。不料美军早已经准备到位,步炮协同,凭借火炮群的一通猛轰。第六师团的冲锋战术被打的八落,损失惨重。

这一仗,第六师团损失了近万人。

第二波与第六师团作战的是美国陆军第十四军的士兵。日本海军撤走,第六师团的一切补给被切断。当粮食吃完后,当年在耀武扬威的这支部队,在布干维尔岛上只能靠挖野菜填饱肚子。

可能是饿疯了的缘故,第六师团师团长百武晴吉下令仅存的一万五千人,向美军的阵地连续发动了八天进攻。美军死伤了一千多人,日军死伤八千多人。残余的七千多人又退回了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为了果腹,这帮居然在岛上种起了蔬菜。

这一仗,第六师团又损失了八千人。

第三波与第六师团作战的是澳大利亚陆军第二军。澳军接替美军后,继续对第六师团进行围剿。垂死挣扎的第六师团再一次发动了疯狂反击,结果撞上了澳军的坦克,被一阵碾压,死伤无数。师团长秋永力带着手上仅存两千多人再次退回雨林。

这一仗,第六师团又被干掉了四千多人。当初登上布干维尔岛时,全师团有两万五千人,被美军三波车轮战后,仅剩两千人。(从侧面也证明了第六师团的战斗意志确实厉害,孤军在岛上作战两年,死不投降。)

尽管只剩两千羸弱之师,贼心不死的师团长秋永力,仍然驱赶着他的那些形同要饭花子的部下,发动了最后的攻击。两千多沮丧的至极的日军,硬着头皮向澳军阵地冲去,结果又死伤了一千多人。自此。作为一支战斗部队,第六师团已经不复存在。1945年9月,第六师团仅存的一千多人走出雨林,向澳大利亚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南京大中参与“百人斩”的两名刽子手:野田毅、向井敏明,就是被第六师团的一个叫田中军吉的低级军官给供出来的。这个叫田中军吉的人,居然都还活着。而且就在第六师团最后的一千多人当中……(足以证明这个人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勇士,否则早就“玉碎”了。)

驻日本的审判团在听说百人斩的两个人都还活着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展开了抓捕行动。但是苦于没有资料,不知道去哪追查这两个人的下落。结果,天无绝人之路。

有一天,国际宪兵在路过东京赤坂路一家鱼丸店时,听到店内传来争吵声。一个名叫田中军吉的人吃完鱼丸后不给钱。老板找他要钱,他打了店老板一记耳光。于是两人厮打起来。田中军吉狂叫道:“老子当年在参战,一天就杀掉了一百多个人,你还敢跟老子要钱?” 翻译听了这番话后,立即向宪兵翻译。宪兵遂即将田中军吉按倒在地,在确认其身份后,将田中老五花大绑,押回了宪兵司令部。当天即对田中老展开突审。

经过审讯,田中老口供出了当年参加百人斩的野田毅所藏之处。并且田中军吉还大言不惭的说:野田毅当年都是小角色,我们第六师团杀的比他们厉害多了。(加猪队友)

此时的野田毅,正躲藏在鹿儿岛。国际宪兵抽调了大批的警力对鹿儿岛县的大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搜查,最后在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路边,发现一个摆摊的中年男人行为可疑。宪兵在对比了照片后发现,此人就是野田毅!宪兵当即猛扑上去,将野田毅押至东京。在田中军吉指认下,野田毅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经过审讯,野田毅又供出了向井敏明这个老的下落。日本投降后,向井老自知犯下滔天大罪,也不敢回家,日本又不管他们的生活。向井只得伪装成平民,隐藏在山口县的一处山林中,靠贩卖山货维持生计。国际宪兵在抓捕他之前,向井老因为山货买卖的价格问题,跟村里的樵夫打了一架。向井敏明觉得自己当年在风光得意,回到日本后居然被山野村夫欺负,气不打一处来。岂料,国际宪兵此时正在追捕他。

在山民的指认下,宪兵将向井老躲藏的区域团团围住。此时,向井老正在床上躺着休息。宪兵在抓他时,他还翻窗逃跑,被宪兵逮了个正着。五花大绑后押回东京。其后将其三个人押回南京。

三名恶贯满盈老押回南京后,在审判法庭上仍然高呼“天皇万岁”,死不认罪。 行刑的士兵毫不犹豫,用驳壳枪朝三人后脑勺,用正义的子弹将三人的狗命结果。

三名刽子手,没有在二中被击毙,这是天意。因为他们将接受,正义的惩罚!

至于谷寿夫,也没有轻饶了他。1947年,谷寿夫被枪毙于南京。

(枪毙谷寿夫现场)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送给每一位日本右翼分子。

进击的是什么意思

"进击"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向前进发,攻击。在某些情景下,"进击"也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一次向前的攻击行动。例如,"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击,占领了敌方的据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xian.cn All Right Reser 忠县软件园皖ICP备2023013640号-13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