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统计厅放出了一个惊呆了的数据,2022年结婚的女人中,40多岁的居然比20多岁的还要多(1.0949万和1.0113万)。
韩媒报道,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年。2021年,40多岁结婚的女人(1.0412万)也比20多岁结婚的女人(9985)多出一些。
跟25年前相比,2022年20多岁结婚的女人少得可怜,只有1997年的13.6918万人的7%;而40多岁结婚的女人则增加了一半,从1997年的7322人变成了现在的1.0949万人。
最牛的是,40多岁头一次结婚的女人从1997年的1484人涨到了2022年的5835人,涨了3.9倍。
韩媒分析其原因称,一是20多岁女性人口逐渐减少。
从各年龄段的年中人口数来看,20至24岁的女性人口从1997年的204.7万人减少至2022年的144.9万人,减幅达到29.2%。
同时,40至44岁女性人口则从168.2万人增至195.6万人,增幅为16.3%。
二是人们的婚姻观出现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一定非要结婚。此外,与过去相比,人们参加工作的年龄相对较晚,这是也晚婚成趋势的原因之一。
普遍结婚晚,说明整体上,婚姻正在成为“鸡肋”,对民众已经没有“趋之若鹜”的吸引力,所以没有“迫不及待”的动力,只有“姗姗来迟”的拖沓。
本质上,它是“不婚主义”潮流的一种体现。
1、经济因素是婚姻最原始的动力。如果纯粹是基于像动物一样的自然本能,人类并不需要婚姻。
人类社会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虽然没有婚姻,但人的生产一直是个大事。
因为人本身就是生产要素,人的生产,也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人丁兴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经济体欣欣向荣的兆头。婚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为了发展经济的产物。
很显然,以婚姻家庭作为基本单位,是一种比母系氏族的大锅饭更科学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劳动的积极性。
进入婚姻家庭社会后,男女成家,比孤男寡女单打独斗,要集约得多。强者尽可能强强联合,而弱者,如果找不到对象,则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很少有自愿不婚的。
为了确保国家人丁兴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社会公德。
2、经济因素弱化是现代社会不婚主义的内因。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已经无需“人海战术”了。
虽然国家仍然提倡生育,但是少生已经不至于动摇到集体生存。对于个人来说,生存变得不那么艰难,夫妻合作的集约模式,越来越不是一种刚需。
尤其是女性的经济地位更加独立,对婚姻的需求度降低,成了不婚主义的主导力量。女性不婚,男人想婚,也没对象。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