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认为目前的现状就是,华语乐坛后继无人!更严重的是,人才危机是表象,行业危机才是事实!!
这个原因首先是时代原因。2000前后开始的伴随“数字崛起、唱片死亡”而同步到来的全球现代大流行音乐剧烈萎缩,周杰伦若再晚个3~5年,没赶上唱片行业崩塌之前的最后一波快车,他也会成就远远达不到今天的“坐享荣耀”地位。
他今年新专《最伟大的作品》以远逊于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水准、明显品质下滑的商品质量、毫无音乐创新力,都能坐享1亿销售金额,远超其他音乐人,很简单直接地证明了,行业活水已接近断绝,陷入濒危阶段。至于为什么还能销量上亿,只是因为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刚需小消费而已。
周杰伦巅峰期的音乐作品质量、艺术水准高度,放在80~90年代,也就是占位众多实力音乐人圈的一席而已,还是纯流行圈。减去独步时代江湖的资源集中加成,还要大打折扣。而这样的周杰伦还可以凭借遗产的发酵力量在今天的市场上绝对霸榜,就是市场对现实的一记狠狠抽脸!
这说明,大家实在没什么好听好买的了……
华语乐坛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转型期。
首先流行音乐的关键是要有流量有行业有体系有钱,所以任何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步都是扩大商业版图,扩展表达宽度。
这正是上世纪几位亮眼人物所做的。
在港台,罗大佑负责了歌曲表达的广度。中文歌曲是以中文写就的,中国人的表达也是与欧美习惯所不同的。罗大佑开始,中文歌曲逐步脱离了现代诗和古诗词的谱曲,一些小情小爱和简单民谣的束缚,逐步做出了更为独特个性化的表达,你写歌可以写家国情怀,天下大爱,可以写爱情失意,也可以写更为私人敏感的小情绪。歌曲借助歌词所可以表达的内容广了,其真正的亲民,真正的可以影响一代人的特点就出来了。
另外一点就是把蛋糕做大。这点无疑就是李宗盛了,他告诉我们商业如何如何,包装如何如何,你怎样把一张唱片卖到百万,如何借助歌手的包装魅力来让歌卖的更好,千禧年后唱片销量减少,强如周杰伦也卖不过上个世纪,这个属于时代所限。强要也行不通,这时就是一个新的转机。
旧有的制度在一点点崩塌,唱片卖不出去了,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转型,经济也不景气,各种打击相拥而至,所以华语音乐有了几年的艰难岁月,大约在07年以后,之后慢慢在缓过来。
然而现在,游戏规则变了。我们却发现一切不一样了,我们应该说全民上网,流量为王的新法则应该不会有问题,甚至是独立音乐人崛起的好机会,结果却是一切都很不一样了。
归根到底,粉丝圈的行为正是因为我们曾经那些更私密的东西被摆上台面了。
曾经大家小范围的着迷可以在网络上变为狂欢,你喜爱这位歌手你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无数同好,大家各自一隅的情况从桌下变成了桌上,冲突开始在所难免,竞争更为白热化。
因为如果真的音乐市场欣欣向荣,接近周杰伦巅峰期水准的各种,注意,是各种风格的顶流音乐人应该数量接近10~20位才合理及健康。这个顶流,必须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接受的顶流~
再就中国而言,这20年以来整个文化增长力远逊于经济增长力,而文化产业细分类别中,音乐,尤其是原创音乐,受到的冲击力影响首当其中。华语乐坛整体原创水准逐年快速每况愈下,优质音乐产品直线下跌,从业者音乐文化素养直线下跌、经常性一年下来能让人记得住的新歌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弹经论典的作品了。整个行业和市场只剩商业选秀、商业音乐节表演等寥寥表层活水支撑。
整个华语音乐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是歌手。。台上台下都是歌手。。人人都是歌手。。。
按现状看,未来大概率会更加糟糕。回光返照的黑胶市场、偶尔神经性亢奋的新音乐选秀、肤浅和无聊的短视频音乐消费,目测都救不了行业和市场,传统的黄金流行音乐时代模式肯定会继续快速没落下去。至于新的可取代的原创音乐生产和消费新趋势,目前看还不明确。
近年来的音乐市场感觉,大约就像是历史上的晚唐时期,表面尚可维持、实则内里一地破碎。后面能缓口气,最多也就是五代十国而已。至于新的完全可以一扫残唐气象的新的音乐王朝时代,何时会到来,以一种什么样的新形式出现,无人知晓。
有一种微小可能,将来的原创音乐门槛进一步大幅降低,成为普通人朋友圈的形式,原创音乐产业更多亲民化下沉,转化为服务普通人的高端生活消费服务行业。巨星时代,可能会加速远离音乐产业,将恐龙们彻底石化在侏罗纪。当然,偶像美色流量消费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唯一能肯定的是,音乐不会从人们的生活中远离。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