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地要求子随父姓,这公平吗?
将“姓”字拆开,会得到“女”和“生”两个字,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姓最早可能只与女性有关。在不少研究姓氏起源的著作中,这一观点曾被不断提及。如赵凡禹的《中华姓氏大典》提到:“我国姓氏萌生于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源于母系社会氏族的图腾崇拜,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但在五千年后的今天,子随父姓似乎已成为一种不争的社会共识,子随母姓反而被认为是有悖传统的。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在法律规定了后代能随母姓的前提条件下,当妈妈坚持子随母姓时,她们仍会遭人非议。
曾因坚持子随母姓与丈夫发生矛盾,甚至产生过离婚念头的新生代妈妈莉香认为,孩子随谁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在家庭中的付出是否被看见,母亲在生育中忍受的苦难是否为人知晓。莉香称,她能接受孩子长大后另用他姓,却无法接受丈夫理所当然地要求子随父姓。
新生代妈妈赵自环与莉香想法一致,她希望用子随母姓的方式,获得公平感。
在中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自愿选择夫姓或妻姓或者合并姓氏。因此,理论上讲,孩子可以跟妈妈姓,符合双方自愿原则的情况下,这是可以被法律支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儒家思想和男系家族观念,导致在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孩子应该跟父亲姓,认为这是传承家族血脉的方式。因此,如果父亲不同意孩子跟妈妈姓的情况下,实际上孩子跟妈妈姓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对于孩子姓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来确定。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和地区也有子随母姓的传统,比如傣族和彝族等。
当然,也有人觉得姓氏本就是婚前默认或者协商好的事情,若婚后再以此为难,未免有些“不讲武德”。毕竟在国内,大多数夫妻是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的关系。女性在职场上受到的限制甚至是歧视会更多,社会和经济地位总体客观上是不如男性的,这也导致了女性在姓氏话语权上必然是落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