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开拓者正义之怒攻占要塞(俄罗斯十大港口)

时间:2023-07-12 12:03:33人气:776 作者:未知

俄罗斯十大港口

1、新罗西斯克

新星际家园怎么玩

就是打怪做任务赚钱,买装备

你了解罗马尼亚吗

很多人都以为:跟罗马尼亚关联度最高的词是“吸血鬼”,不是无比残暴的那款老吸血鬼,就是无比美艳的那款妖冶而致命的女吸血鬼。

但老非曾去罗马尼亚深度旅行,我的观点是:单从旅行角度而言,罗马尼亚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国度,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却并无什么特别的风景。

咱们先说布加勒斯特。

在布加勒斯特,游客们通常都会去看看首都的“宫”——虽然也没啥特别之处,却是当年好大喜功的齐奥塞斯库下令修建的、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民用建筑。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齐奥塞斯库好大喜功、推行这件事,是跟他的哪一次出国访问有关。

然后提起布加勒斯特,居然很有必要再加上一个迈克尔·杰克逊!

你没有看错——就是天王巨星、创造了MTV的迈克尔·杰克逊。

1992年,迈克尔·杰克逊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演唱会,被称为当时全球最成功的演唱会,没有之一;但这也只是回忆罢了。

所以,虽然我在布加勒斯特逗留了好几天,但它却只是我在罗马尼亚旅行时的一个交通中转站。

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乞丐和流浪汉不少。

如果你感兴趣,并且胆子足够大的话,还可以去看看布加勒斯特著名的“地下流浪汉社区”,那里面就是一个巨大号的、不见天日的贫民窟——在里面江湖、黑道、贫穷、犯罪、、的元素一应俱全。

虽然首都的旅行乏善可陈,但罗马尼亚境内的旅游资源却是非常牛的!

看过《暮光之城》,或者看过《魔鬼代言人》的人,都知道罗马尼亚是吸血鬼的故乡。

没错,基努李维斯、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魔鬼代言人》,故事的承载地点就是罗马尼亚布拉索夫30km外的布朗城堡,也叫德古拉城堡。

没错,全欧洲对吸血鬼感兴趣的,都知道罗马尼亚还有一个锡吉什瓦拉,它是弗拉德·采佩什——即著名的德古拉伯爵的出生地,因而被称为“吸血鬼的故乡”。

锡吉什瓦拉是萨克森人建造的一座要塞城市,它的老城区以14世纪建造的钟塔为中心,保留有浓浓的中世纪味道。

钟塔现在是个历史博物馆——钟塔里面十分老旧的自鸣钟,到今天还能工作。

钟塔对面就是老城的,周边还有一座中世纪的武器博物馆。

锡吉什瓦拉最有名的人,当然就是弗拉德·采佩什,他是布拉姆·斯特卡的小说《吸血鬼多拉丘拉》中多拉丘拉的原型。

这座房子就是采佩什的出生地和故居,就在老城广场的一侧,是游客们必然打卡的目的地,现在它是一家餐厅——就是下图这座黄色的房子。

虽然餐厅内有一些吸血鬼的主题元素,但并没有刻意渲染这个主题,所以并不阴森。餐厅里吸血鬼味道最足的,是餐巾纸上面的文字。

锡吉什瓦拉不仅仅是吸血鬼这一个噱头,事实上,它出乎意料地好看!

整个老城非常安静,尺度宜人,色彩明快。

老城里的人和游客都不多,许多小径蜿蜒向前,青石板在雨后发出一点点光亮。

小径两侧是彩色的小房子,五颜六色的,是我喜欢的那款人间烟火气。

老城的入口,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

你以为罗马尼亚之旅,仅仅是看了两处跟吸血鬼有关的目的地,就能彻底交待了吗?

不!前面我说过,从旅行角度而言,罗马尼亚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目的地。

在罗马尼亚阿尼纳山脉的丛林之中,有一个瀑布群,名叫比加尔瀑布。

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或者最宽的、或者落差最大的瀑布,却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美的瀑布之一。

罗马尼亚北部山区还有中世纪的瑰宝建筑——五座修道院。

这个地方游客罕至,因为它更鲜为人知,也更难到达;但这一组建筑在欧洲宗教版图上的江湖地位是很高的。

作为一个建筑师,这个地方老非我是必去的。

遗憾的是,这些中世纪的壁画正面临着慢慢剥落、湮灭的命运。

罗马尼亚有城堡发烧友不可不看的——派斯勒城堡。

罗马尼亚是城堡密集且城堡知名度极高的国家,比如城堡发烧友都知道,锡纳亚有一个派斯勒城堡。

还有,罗马尼亚康斯坦萨的海边教堂,十分漂亮!

罗马尼亚的别尔坦、锡比乌,两个相距不远的老城,美得令人震撼。

你需要多少有一点旅行段位,才能遍扫罗马尼亚。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但它结束了南北朝时代的割据,实现了自汉代后的第一次大一统,为之后的盛唐打下来基础。

隋代疆域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文帝形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隋朝的移动房车“观风行殿”

军事上推行完善了府兵制度,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改变税收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隋朝至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时人口达到九百零七万户四千六百八十万人,疆域面积467万平方公里,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大一统朝代,在历史上地位独特不可或缺,很重要。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形象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高句丽、新罗、百济与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闪电战歼灭苏军最多的战役是哪一个

首先说明,“闪电战”这一术语在德事理论中根本就不存在。

有关二战期间德国“闪电战”有两种解释:

  1. The Blitz(闪电战)——二战期间,该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媒体的报道中。德语Blitz译成中文就是“闪电”。The Blitz泛指1940年-1941年期间德国对英国实施的轰炸行动。

  2. Blitzkrieg(闪电战)——德国波兰入侵后,西方媒体用这一术语来形容德国装甲部队的作战。Blitzkrieg同样是德语词组,它由“Blitz” “krieg”组成,krieg德语意为“战争”。Blitzkrieg最早出现在1935年的德事期刊《Deutsche Wehr》(德意志国防)中,其中涉及速战速决的作战。1939-1941年期间,由于德军机动作战的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成功,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大量采用了Blitzkrieg这一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Blitzkrieg这一术语在德国和英语国家中大量出现,但德国国防军从未将其作为官方军事用语,除非是为了宣传。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学院院士大卫·雷诺兹(David Reynolds)表示,连本人都称Blitzkrieg一词为“ein ganz blödsinniges Wort”(完全愚蠢的单词)。1941年11月,在一次演讲称:“我从未使用过Blitzkrieg(闪电战)一词,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词”。1942年1月上旬,将这个词称为“意大利语”(意思是意大利语翻译而来)。

二战期间,一些德国高级将领也对这一术语提出了异议。其中包括空军上将库尔特·斯图登特(Kurt Student),陆军上将弗朗茨·哈尔德(Franz Halder)。二战后,联邦德国国防军将军约翰·阿道夫·格拉夫·冯·基尔曼塞格(Johann Adolf Friedrich William Graf von Kielmansegg)也质疑这一说法。

在这说明一下,我们国内很多称库尔特·斯图登特和弗朗茨·哈尔德为大将,我为什么在这译成上将,在此详细解释一下。库尔特·斯图登特和弗朗茨·哈尔德的军衔为“Generaloberst”,德语Generaloberst是由“General” “oberst”组合而成,其中General译成中文:将军,oberst译成中文:上校、最高。Generaloberst直译就是“上校将军”或者“最高将军”,与北约标准军衔等级对应,就相当于四星上将。二战期间,美军专门针对怎样识别德国的军衔出了一本参照手册。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将德衔等级与北约军衔等级来进行等效对比。因此,英语一般将“Generaloberst”译成“General”(上将)或者“Colonel General”。(下图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中文是我加上的,以便理解)

言归正传。联邦德国基尔曼塞格将军断言,很多人之所以夸张的称为“闪电战”,无非是“在当时的形势下突然冒出的临时解决方案”(意思就是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或者找回点“面子”)。库尔特·斯图登特则将其描述为“在当时环境下自然产生的想法”,作为面临挑战的回应,国防军从未将“闪电战”用于军事学说和军事理论中。

Blitzkrieg(闪电战)一词的由来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不管战前还是战时,德国陆军和空军的军事理论或手册中从来就没有这一论题,根本不存在什么“闪电战的统一概念”。1939年以前,这个词在德事报刊中从没有提到过。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历史研究办公室最新研究发现,至今只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篇涉及军事的文章中使用了该术语,意思仅限于表示快速取得战略胜利,而不是什么新军事理论和学说。

2005年,德事历史学家、联邦德事历史研究办公室高级研究员卡尔·海因茨·弗里泽(Karl Heinz Frieser)对此作出总结:“闪电战是德国指挥官依据传统军事原则并结合最新军事技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部队’这些有利条件下创造出来的结果”。现代历史学家只是随意地用这个词来描述二战初期德国的机动作战,而不是作为一种理论来阐述。根据弗里斯的观点,在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关于机动联合作战编队的构想中,于作战层面上,Blitzkrieg(闪电战)可以作为现代机动战的代名词。

在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制定的现行的一般通用语辞典(古今德语语言词汇查询系统)——德语电子辞典“DWDS”中,“Blitzkrieg”的解释是:“集中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用来对抗较弱的对手,以快速取得决定性胜利。”不过这种解释有点类似于我们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是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之一,毛说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战后关于Blitzkrieg(闪电战)的争议

我们国内“某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这种说法太草率,不严谨。因为迄今为止,世界军事历史中关于Blitzkrieg(闪电战)这一术语都还没有如此肯定,何来“理论”一说?

尽管有些历史学家仍支持“闪电战”是一种军事学说。支持这一说法的历史学家认为,“闪电战是德国的作战理论,也是第三帝国领导层制定政策和经济计划时所依据的战略概念”。

但是,这种“闪电战理论”遭到其他历史学家的批评。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的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在80年代就批评“基于闪电战的经济学”这一观点,他指出,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纳粹德国自己都认为能够解决重整军备带来的经济问题。连战后幸存下来的德国经济学家和总参谋长都否认德国是依据“闪电战理论”来发动战争。其实早就为发动战争做好了准备。

美事历史学家、德事历史专家罗伯特·西蒂诺(Robert Citino)指出:“‘闪电战’不是一个学说,不是一个作战计划,甚至不是一个战术体系。实际上,它根本不存在,至少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存在。德国人从未在任何实际意义中使用‘闪电战’一词,几乎从未在引号之外使用过(意思是指很正式、很专业的采用)。它仅仅意味着快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许多军事作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德国人并没有发明一种新的战争理论,而只是将新技术应用到Bewegungskrieg(德语意为:机动战)这个传统观念中,用以快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针对“闪电战”是军事理论这一问题,很多学术史学家表示,“闪电战军事理论”这一概念只是个神话。他们认为,闪电战学说的显著特征是“完全缺少一个连贯的理论基础”,它只是作为一种冒险的、在最后一刻拼凑一起的“临时解决方案”。约翰·保罗·哈里斯(john paul harris)在《The Myth of Blitzkrieg》(闪电战的神话)中指出:“这个词是1939年9月由《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创造的,没有证据表明,德事思想中发展出了‘闪电战理论’”。

最后,卡尔·海因茨·弗里泽,英国历史学家亚当·图兹(Adam Tooze)和理查德·奥弗里,国防军作战理论研究所创始人西蒙·纳万(Shimon Naveh)得出结论,“闪电战理论”根本就是一个神话。

而恰恰是因为50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才将“闪电战”演变成一种历史性的军事理论。其主要来自于战后古德里安的英文版回忆录《Panzer Leader》(装甲领袖,也有译成“闪击英雄”),德文原版是《Erinnerungen eines Soldaten》(士兵的回忆)。在英文版回忆录中,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古德里安都将自己塑造成“装甲之父”和“闪电战理论”的开拓者、倡导者。

德文原版的回忆录首次于1950年出版。这本书曾作为德国装甲部队历史发展的唯一资料来源,因为当时德国很多军事资料被放错地方或丢失了。一些历史学家就是根据这本回忆录来解释一些历史事件,随后的传记作家又通过修改将其美化,进而支持“闪电战理论”这一神话故事。

1952年,古德里安的回忆录被译成英文再次出版。英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罗勒·利德尔·哈特(Basil Liddell Hart)为该英文版序了前言,罗勒·利德尔·哈特要求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说明,其军事理论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利德尔·哈特是战后最具争议的人物,很多历史学家对其军事理论提出质疑。近年来,历史学家们发现,利德尔·哈特大量歪曲和捏造事实,包括在宣扬“隆美尔神话”方面影响极大。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两个方面:

  1. 古德里安的德文原版回忆录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罗勒·利德尔·哈特的军事理论;

  2. 英事历史作家肯尼斯·约翰·麦克塞(Kenneth John Macksey)是利德尔·哈特的主要反对者。麦克塞从古德里安儿子手中找到了利德尔·哈特写给古德里安的原始信件,在信中利德尔·哈特希望古德里安同意,是因为他提出的装甲作战思想而促成了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这就是为什么英文版的回忆录和德文原版的内容出入相当大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古德里安没有料到的是,利德尔·哈特会借此大肆宣扬。另外,两名德国将军埃里希·冯·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和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的家属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1968年,当利德尔·哈特被问及此事,以及有关古德里安回忆录英、德两版之间的差异时,利德尔·哈特的回答表面上很严肃认真,但却毫无意义,等于没说。他表示:“我与古德里安本人的通信文件中没有任何其他问题,除了……我感谢了他……“。

话说回来,虽然不认同古德里安是“装甲之父”以及“闪电战理论”的创建者,但历史学家们还是普遍认为,古德里安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一流的战术家,并且对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其军事才能不可低估。

尽管“闪电战”这一术语不是军事理论,仅仅是一种作战。但作为一种代名词在当今还是相当流行。最后回到正题——纳粹德国在二战中闪电战歼灭苏军最多的战役是哪一个?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难度!针对苏联发动的速战速决战术(所谓“闪电战”)实际上是以失败而告终。具体要细化到“歼灭苏军最多的战役是哪一个?”那就是“巴巴罗萨行动”中的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市周边展开,因为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地。

德军按计划要求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越过第聂伯河,从斯摩棱斯克南面发动进攻;赫尔曼·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从北部包围斯摩棱斯克。

在德军还没有发动进攻前,苏联红军就首先发起了。7月6日,苏联第20集团军第7、第5机械化军约1500辆坦克在莱皮埃尔附近发动了进攻。可是未曾想到,其结果是一场灾难。因为苏军直接攻入了德军第7装甲师的反坦克防御阵地,这两个苏联机械化军团几乎被全部歼灭。

7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开始对第聂伯河发起突袭,很快就击溃了苏联第13集团军。苏联第13集团军损失了5个师后撤退。当德军两个装甲集团向东推进后,斯摩棱斯克一带的苏军第20、第19及第16集团军面临着被包围。

在斯摩棱斯克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继续快速推进。在北部,德军第3装甲集团的前进速度要慢得多,由于是沼泽地带,下雨使情况变得更糟。

7月16日,古德里安的第29摩托化师在第17装甲师的支援下攻入斯摩棱斯克,占领了除郊区以外的所有城镇,并与苏联第16军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巷战,阻止其。7月18日,德军两个装甲集团的包围钳子距离相差16公里。

紧接着,苏联方面,季莫申科派刚刚晋升的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Rokossovsky)从乌克兰阵线赶来负责组建一支临时部队以阻止德军的攻势,庆幸的是,这支部队有效的阻止了德军第7装甲师不断的增援进攻。由于德军的钳子未能及时封闭包围缺口,使得苏联红军得以逃脱。

7月27日,德国人终于成功地将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地区连成一体。并把红军第16、第19和第20军的大部分围困了起来。几天后,在斯摩棱斯克前线苏军的帮助下,苏联第20军带领部队成功突围。德军也重新建立了包围圈并开始清除苏军,最终俘虏了约三十万苏联红军。

在这一首战阶段,苏联红军伤亡50000人,约三十万人被俘,损失坦克700辆。

在整个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苏军共牺牲186144人,273803人受伤,300000被俘,被德军摧毁和缴获了3273辆坦克,903架飞机被摧毁。

德军方面,死亡29650人,100327人受伤,5682失踪,214辆坦克被摧毁。

斯摩棱斯克战役是苏联红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又一次严重惨败。尽管苏联红军组织了反击,可结果变成了一场军事灾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xian.cn All Right Reser 忠县软件园皖ICP备2023013640号-13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