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命运2自动装填枪套(周立波案的是什么)

时间:2023-07-04 10:43:19人气:954 作者:未知

周立波案的是什么

周立波、唐爽、某某,一根绳上的蚂蚱 ,让我们把周立波案的剧情回放到2017年1月19日当天,按波波的描述是下午1点左右应邀至“某某”家豪宅作客,晚上11点钟送唐爽回家途中被警方查获枪和毒品。整整在“某某”家逗留十二个小时,约好的打猎也没去,当时波波夫人不在场,三个大老爷们谈人生、谈追求、谈理想、聊政治、聊、上厕所、吃晚饭……猫腻十二个小时,你信吗,反正我不太信。唯一能让他们猫腻在一起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再理顺一下三人之间的关系,波波与唐爽年纪相差约二十岁,认识时间据周、唐描述有五年之久,难道这是一段忘年之交,作为青年才俊的唐爽32岁取得的辉煌成就,引起波波关注和喜欢是正常的,曾经有人爆料唐爽是胡洁女儿准男朋友,真、假本人也无法考证,总之,周、唐以前关系密切是肯定的。

波波和“某某”,前段我还真认为是波波凭空捏造杜撰的一个人物,通过网上多方查看波波夫妇二人的视频专访和公众号发文,确实真实存在一个“某某”,某某,应该为周立波的铁杆忠实粉丝和崇拜者,对名人周立波的喜爱、认可之情从周、某某第一次见面送价值三万美金礼品看出端倪,再到案发当天参观其陈列的各式(大部份据波波描述不合法)以及要送枪给波波,可见对波波的喜欢是不言而喻的,至于200克周所描述的“药品”()到底是偷偷塞进波波包里还是免费赠送,各位看官老爷请自作甑别。

案发后获保释的波波、胡洁、唐爽还有律师莫虎一干人马来到某某办公室,并未出现胡洁要手撕某某为什么陷害我波波的状况,在平和气氛中胡洁质问某某“为什么我先生车里面会出现枪和毒品,车子卫生都由我打理从未发现有过这样的东西”?某某则轻描淡写回应“枪是经过合法登记的,药品也是我放进出的,本来约好打猎,有事没有去成,后来忘记拿回了”(文中所述来源于胡洁视频专访),某某并立既拿出7万美元现金,其中3.5万用于支付唐爽的律师费,另外给莫虎作为周立波的律师费用,各位看官老爷,有用枪和毒品陷害波波还能够亲口承认是本人放进波波包里的陷害者吗?假设只某某一人有吸食毒品爱好,为防在打猎过程中人困马乏,能够来上几口,也不至于放上200克这么大的量吧,唯一的解释是:此乃赠品并配置“宝瓶”一套(吸食工具)。某某为什么连唐爽的律师费都承诺一并全程支付,并非“某某”钱多到想当柴火烧都花不完,二个层面分析比较合理:1 枪和毒品是从我手里出去的立马被警察查获,防背上栽赃陷害之名,心中亦略有愧疚,所以通过全程律师费买单以证自身清白。2 亦为保全自己,查获的枪和毒品,枪是合法的,但200克毒品如果让警方查源头,查到自身头上,在美国200克毒品不是轻罪。

案发后接唐爽到某某家中隐匿一个星期,完全出于对整个事件的保护,唐爽年青,社会阅历浅,防止狗仔队媒体疯狂跟踪采访时说出对案情和对自己不利话语。因为波波也从头到尾对警方的供述是自己不知遭何人栽赃陷害,并没有牵扯到某某身上。唐爽选择一年多三缄其口,在美国法律面前有权选择沉默,让律师为你代言,律师一定会叮嘱你可以说的和绝对不可以说的,不当的言论会让律师所做工作前功尽弃以及案情后续延伸。所以波波亦深谙此道,在美期间不作任何发言,无罪开释回国后本性回归大

放厥词。

至于莫虎联合唐爽起诉波波,绝不是要逆转以前法院对周立波的判决(美国法律不是儿戏),只针对周立波发表文章名誉损害莫虎的民事诉讼罢了。

最后说道唐爽与周立波为什么开撕,按常理,周立波曾经资助过唐爽,且周、唐结交时间远长于某某,唐爽无理由跳出来力怼周立波啊?有媒体称2018年6月5日唐爽在美国媒体“推特”发文热赞周立波,现在该贴子已经删除。周、唐关系发生惊天逆转是周回国后发表针对莫虎乱收律师费不作为的文章后才出现的崭新剧情,本人认为波波怼莫虎不会引发唐爽的满腔怒火,而是波波回国发表针对某某“故意栽赃陷害波”的檄文,才引起唐爽内心强烈不满。不难理解,根据周立波说辞,唐、周被捕之后是某某花钱保释二人并立即支付唐爽官司律师费用,波波口中的这个布局陷害者某某还另行支付十万元和成都一套住房(价值最少值几百万吧)给唐爽,以上所说波波都有证据保留的,这个“布局陷害波波”的局也未免太贵了吧。对于某某的付出,唐爽内心应该是心存感激。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某某是波波、唐爽涉枪、毒案发后的大局维稳者,我曾经发文说过,周、唐、某某三人谁也不能和“毒”扯上关系(枪在美国谈不上问题),演艺明星,青年才俊,亿万名流。所以某某才会不遗余力安抚关键证人唐爽,而我们可爱的波波回国后为力证自身清白,把某某推至风口浪尖,故意歪曲、颠倒事件,这才引发唐爽的隔空驳火。最后,狗咬狗,一嘴毛收场。

那些年让你记忆犹新的事是什么呢

那些年让我记忆犹新的事,莫过于走墨脱了,让我明白了“墨脱路”是咋回事。①过蚂蟥山时,成群结队的蚂蟥会不声不响地从树枝上草丛中掉落在你身上,再从衣服或鞋眼爬到你的上。一旦被它咬住,最好的办法是让它喝血喝饱喝够,硬要把它拽出来只能使你流更多的血。②过高空索桥时,就像走钢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脚踩虚滑入河中,险些被恶浪卷走。③爬金珠山时,突遇雪崩,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擦着我的头皮飞下深渊……至今想起腿肚子都发软。④在背崩西工沟,走着走着,突然下来一股泥石流,把我冲进了百米泥塘,差点儿被吞噬……险些把命丢了。至今想起这些都有点后怕,你说,能忘记吗?能不记忆犹新吗?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驳壳枪不是被淘汰,是一开始就没得到的青睐,成了军购失败品。

严格的说,这把枪相当成功,它只是随着漫长的时间消失了,毕竟没人会在新时代再去使用一把19世纪的武器。

所谓“驳壳枪”只是毛瑟Construktion 96战斗手枪的一种名称,简称C96,即1896年造的意思。

它在还有许多名字,比如盒子炮、匣子枪,某些全自动型号还有快慢机(毛瑟M1932冲锋手枪,C96上加了快慢机)、自来得(西班牙Astra生产的改进型全自动C96)叫法。

实际上,毛瑟M1932也不过是C96的变种,历史上并无M1932的军方编号,只是收藏家们这样称呼1932年以后毛瑟官方升级的全自动毛瑟手枪,毛瑟官方的称呼是Schnellfeuer(即速射版)。

人喜欢称呼的“盒子炮”其实在毛瑟C96的英文外号中也有对应单词,人称“"Box Cannon”,即“盒子加农”,也有说法认为这个名称其实是从外传出去的,显然大家都很接受。

C96在战场上还有个外号,官兵们称其“Broomhandle”,即扫帚的柄部的意思。

这是因为毛瑟C96拥有一个圆形的握把,这被人戏称为扫帚的柄部。

也因为毛瑟C96被当年的德军拿来当做突击战壕的近距离兵器,它在清扫战壕的行动中还算好用,所以人称“战地扫把棍”,与后来美军的温彻斯特霰弹枪(战壕清扫器),和德军伯格曼(战壕扫把)居然混成了一坨。

不过,德军并不是很待见毛瑟C96,哪怕毛瑟兄弟找到德皇,用神在其面前表演300米打靶都没用,德军看上的是另一款经典武器——采用了9mm帕拉贝伦弹的卢格P08手枪。

德军非常喜爱卢格P08,大量采购,让DWM公司赚了不少钱,而且卢格P08也开发出带枪托和长苗管子的“炮兵型卢格”,被德军当成使用,一点也不比毛瑟C96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几乎到处都是德国兵和卢格枪的身影。

德军在二战还在使用卢格P08,还开发了与其很相像的沃尔特P38,但就是不大待见毛瑟C96,哪怕毛瑟推出9mm帕拉贝伦弹的“红9”型号也不行,一副对盒子炮爱搭不理,有就用没有就不用的表情。

实际上德军的对C96的冷淡并不是没有道理,C96的设计源自一场病急乱投医的商业竞争。当年毛瑟工厂的费德勒三兄贵(Fidel、Freidrich 和 Josef Feederle)无聊时尝试着捣鼓一些自动手枪技术,结果设计出了C96的原型。

一开始老板保罗·毛瑟对此还很反感,他斥责了三兄贵的设计。但很快他就意识到竞争对手们已经掀起自动手枪的潮流,便迅速转为对新型手枪的大力支持,而后还将专利注册到了自己身上。

1895年3月,毛瑟在德国奥伯恩多夫的工厂开始测试毛瑟 C96,获得了成功,次年得以量产,于是便有了C96的名称。

不过毛瑟最想做的事是将C96推广给各国,他们在营销策略中称其为“毛瑟”,依靠这种将C96卖到了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还推广给了包括德军在内的一些。可悲剧的是,尽管商业上还算成功,但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国家的大规模采用毛瑟C96。

为什么不喜欢毛瑟呢?其实他们不是不喜欢毛瑟C96的性能,而是对其可靠性和价格存在质疑。

盒子炮的供弹不同于任何一款手枪,它采用了弹仓容弹和桥夹式供弹,人们需要像步枪装弹一样将子弹从顶部塞入(也有改造弹匣款)。

这让毛瑟手枪变得比较巨大和沉重,而且德军测试现场的军官们都表达了对毛瑟手枪耐用性的质疑,很多人都认为C96的机件运行太复杂了,枪械的受控能力也较差。大量需要手工打磨和装配的零部件也必然使得枪械过于昂贵。

因此毛瑟最终没能做成德军的大单,德军选择了更柔软中庸的卢格P08。

不过,毛瑟C96也并未因此歇菜,虽然C96没能成为德军制式手枪,但它却受到了许多德国贵族军官和富裕精英的欢迎,他们成了C96在德国本土的一大客户群体。

很快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为卢格P08产能不足,德军不得不大量购进C96以填补需求,他们为此下了15万支的订单,但要求它们改为9mm帕拉贝伦弹,这即是“红9”盒子炮的由来(这种盒子炮握把上有个大红的数字9,因为战败,红9实际供应了10万把)。

战后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毛瑟C96截短了枪管,将5.5英寸枪管缩到4英寸,又取消了可调式照门,这种盒子炮被称为Bolo毛瑟。

Bolo毛瑟的名称来自“Bolshevik”,即“布尔什维克”。当年这些短管的C96正好遇到俄国十月革命,因此红色大量入手了这种“条约版”毛瑟枪,它们被用到各种革命运动、地下工作、领导卫队的活动中,连捷尔任斯基的“契卡”(KGB前身)特工们都满裤带地插着Bolo C96,极为信赖这种武器。

C96本身是一款性能还不错的战斗手枪,因此毛瑟一直在大力生产这种武器,一直生产了几十年,直到纳粹党33年上台以后,才因为接受了标准化的国防订单而停产。

在此期间毛瑟将大量的C96出售了出去,但因为美官二战后焚烧了毛瑟厂的资料,人们无法猜测究竟有多少C96被生产,又卖到了哪些地方,只能推测有100多万把毛瑟原产的C96被生产和发售出去,世界各国仿造的就更多了,几乎无法统计。

不巧的是,毛瑟枪在远隔重洋的也香了起来,严重缺乏自动化兵器和火力的,将盒子炮看做高端武器,不仅大量进口,还在金陵等兵工厂进行了仿制。军阀混战时它是明星,抗战时更是成为一款被运用得相当犀利的近战武器。

德国毛瑟对销售的C96约10万支,还有经各种不同途径流入的的已无法统计,德国一直将对的销售维持到了1936年。

人用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不少盒子炮的科学用法,比如将枪身倾斜过来打,这样便轻易解决了盒子炮的连发受控问题,将很难稳定握持的毛病,变成了横着打扇面的优点。

《团长》中龙文章的盒子炮

不过,总的来说盒子炮的光环还是太大了,这款武器的7.63 mm Mauser弹与托卡列夫TT33(54仿)的7.62x25mm弹没啥区别,但54的握持性能比盒子炮强不少。

盒子炮当年最受人青睐的地方其实是它的弹道表现和拓展性,7.63x25mm毛瑟弹在当年威力还算是不错,弹道也很平直,因此非常适合有枪感的神们近距离使用,有些人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甚至跟着感觉打灭香头。

不可否认,毛瑟C96绝对是杆极为成功的手枪,它甚至将7.63x25mm毛瑟弹扩散了出去,苏联二战时PPSh-41、PPS-43使用的7.62x25mm弹全是这玩意儿的山寨,我们国家一直用到今天。

为什么盒子炮突然不香了呢?

主要原因还是它太老了,哪怕它再出色,它也是把19世纪设计的手枪,后世的手枪工艺和战术需求一改变,就没有C96的生存空间了。

新出现的手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更简洁、科学、可靠的机械设计,人们没道理继续使用傻大笨粗的C96。

而且正如开头所说的,20世纪初竞标的时候,毛瑟C96就已经输给了一个个对手。它在德军竞标中,以可靠性、性价比、操作性等因素输给了卢格P08,然后又在美军1906年竞标中输给了柯尔特的勃朗宁手枪,理由是打不死牛,不够劲。

20世纪20年代以后,毛瑟C96的订单被柯尔特、FN等厂商大量抢夺,相比之下M1911、M1910等勃朗宁系手枪更加精致和经典,更贴合用户需求。反正大部分客户拿手枪都是防身,不会像当年国穷家困的那样集中起来打仗。

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毛瑟C96其实并不是个被突然淘汰的武器,与其说它被淘汰,不如说它是寿终正寝,当自动化武器时代到来以后,没人再需要这种战斗手枪了。

也许这还与毛瑟工厂的下场有关,毛瑟工厂二战后被毁灭性拆分,它们唯一的传承只有后来德国H&K公司的新三兄贵(曾在毛瑟厂领过福报),所以C96压根就没像柯尔特1911那样继续生产下去。玩枪的也不在乎,对他们而言盒子炮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在收藏市场上更有价值。

有哪些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我在一家公司实习了一个半月,从来没见到过老板。我以为是老板对员工很放心所以不来公司,没想到他在我后面的办公桌默默坐了大半个月了,我还找他帮忙干过活,知道的我感到很尴尬。

大三的时候,辅导员让我们暑假找机会去实习,提前接触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在企业中是如何实践的。然后我就跟家里说了,想找个实习的工作,有没有工资无所谓,重要的是学习和积累。

后来我爸找了一个朋友,她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工作,是人力资源总监,就让我去她们公司实习,我也不在乎公司规模大小,能学到东西就好,然后我就开始了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涯。

公司在一栋商业楼里,在一层楼里租了一大间,大部分人都在公共办公区工作,只有少数几个人有单独的办公室,另外还有3个隔间是会议室。公共办公区大概有一百多平米,用的是六边形的办公桌,每个桌子坐六个人,按照不同的项目组分的。全公司大概就四十多个员工。

公司的风格让我对老板产生了好奇

在我实习的一个半月中,我觉得有4个地方跟我上学时想象的职场生活不太一样,颠覆了我的认知,哪怕我现在已经工作十几年了,都没有再遇到过类似风格的公司。

1、定期做知识分享

公共办公区域有一块地方是专门做分享用的,在墙上挂了一个幕布,用投影仪可以投屏,每周一上午会有一个人去做分享,可以讲具体工作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讲办公技巧,还可以讲最近看到的行业新闻动态,只要跟工作相关即可,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听说是老板安排的,通过这种锻炼大家的演讲口才,同时也可以增进同事间的感情,打破不同项目组之间的隔阂,我因为是实习生,所以没有上去演讲过,但是每周一上午的分享会我都会听,觉得那些上去做分享的人都很自信,也很有激情。

2、精致的茶水间让大家休息

还有一块地方是茶水间,那边有一张桌子,上面放了一些零食,比如糕点、茶叶、咖啡和一些饮料,还有一个冰箱和冰柜,里面放的也是冷饮和食品,还有一些是员工带的午饭,中午可以用微波炉加热。每天下午3点左右,前台都会过来切一点水果,然后大家有需要的就自己去吃,也可以在那边的沙发上坐坐休息一下。

我基本没有去吃过,主要是不好意思,一开始没有人告诉我,我以为那是每个人的私人物品,后来才知道是给大家吃的,但是始终不好意思在工作时间去吃零食,别的员工有些是会去的,他们表现得很自然,应该是习惯了。

3、宽松的工作时间

公司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到晚上6点,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奇怪的是,上下班都不需要打卡。我第一天去公司时就很好奇,找了半天考勤机都没有找到,然后我问我的主管,这怎么看我有没有准时上下班呢?

主管跟我说,每天9点以后,前台会来办公室转一圈,看看谁到了谁没到,然后迟到的她会做个统计,记录下你迟到的时间,你晚上下班时就要自觉加班这么久,把迟到的时间补回来就行。

我说这也太宽松了,要是我迟到了,但是我晚上还是准时下班,或者我迟到了半小时,但是加班只加了10分钟就走了,前台又不可能天天加班,难道会一直等着我下班吗?她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有补加班时间吧。

主管很严肃的跟我说,这个靠自觉,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迟到,迟到了也会自觉遵守规定去加班。而且公司大门口有监控,真要查还是可以看到的,只是人事那边一般不查,这是对大家的信任,很多老员工都是创业初期就在一起的,所以彼此间还是互相信任和自觉的。

公司没有加班费,工作做完了你可以到点准时下班,工作没做完你就需要主动自觉加班,固定工资固然还可以,但是大多数人都是靠项目奖金来挣钱的,多劳多得,所以工作效率都还比较高。

4、对着装的管理,严格而又人性化

上班第一周,我就收到了一封邮件,被点名批评了,原因是着装不符合要求。后来我问了主管,才知道,平时上班是要求穿正装,那时候是夏天,按要求是要穿衬衫加西裤,然后配皮鞋。后来我晚上赶紧去买了一套,因为是第一次穿皮鞋,脚后跟磨破了,一个多星期才好。

但是每周五可以不用穿正装,随便穿,哪怕你穿七分裤配拖鞋都可以。主管说是老板认为大家要过周末,有些人周五下班就要出去放松一下,所以周五可以穿的随意一些。

以上4点让我对老板这个人感到很好奇,不知道是怎样的老板才会制定这些奇怪的规定,这与我想象中的职场很不一样,在我印象中,应该是那种上班时间不苟言笑,加班可能会很多,每天都应该是西装革履的,领导都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那种。

后来我就闹出了两件有眼不识泰山的事,才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学生,职场上的事还是不一样的,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教育,人生阅历还是不够丰富。

把人力总监当成普通员工,把恩人当陌生人

前面我说过,我进这家公司实习,是我爸找朋友介绍的,但是我并不认识这个人,进公司以后公司都是英文名互相称呼,说是这样可以避免上下级的称呼带来的严肃感,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也不好意思跟别人打听。

上班第一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同事都结伴去楼下散步了,我一个人谁也不认识,就回办公室休息,那会有点困,我打算趴着休息一会,刚趴下,就有个阿姨走过来。

她敲了敲我的桌子,然后跟我聊天,问我哪个学校的,上大几了?学的什么专业?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

我当时心想这是谁啊,这么热情,知道我是来实习的也不用问这么细吧?不过我还是告诉她了,因为也想认识一下同事,毕竟要在这工作一个半月。

然后她又问我来上班感受怎么样,能不能适应,感受如何。我也一一回答了,但是说实话,我才来半天,我能有多少感想呢,所以我也回答的比较敷衍。

最后她还问我住哪里,每天怎么上班,爸妈在不在这边,这个我就不想回答她了,感觉这个同事热情过头了,怎么连人家家里的事都要问,我就说了个大概的地点,然后跟她说我困了,要休息一会。

她看着我笑笑,说刚上班不习惯,以后慢慢就会适应了,让我多跟组内其他同事学习,有问题跟主管说,也可以找她。

我当时心想,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我有事也不会找你啊,不过还是客气的跟她表示了感谢。

回家后我跟我爸说起这事,我爸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和长相,说这就是那个介绍我进公司的阿姨。我当时那个尴尬啊,把恩人当陌生人了,态度不够端正,人家心里不知道怎么想呢。

这是第一个有眼不识泰山的事,后来在公司也很少看见她,她一般都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我也没怎么找过她,直到我实习期满的那天,我才去她办公室对她表示了感谢,然后才知道了另外一件尴尬的事。

把老板当成老大哥,还经常找他帮忙做杂事

去跟人力总监告别的时候,她问我在这实习感觉怎么样,问我还有没有什么不清楚的事想问问她的。我说平时组内的主管和同事都挺照顾我的,感觉公司氛围挺好的,可是我还有一年才毕业,以后也不一定能来公司上班,还是挺喜欢公司的。

然后我们又聊了聊,后来我就好奇的问了她一句,说来公司一个半月了,从来没见过老板,对老板挺好奇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才创办了这样的公司。

然后她很惊讶的问我:你不知道老板是谁?他经常坐在你后面那张办公桌啊!

我当时也很惊讶,不是吧,那个老大哥?

前面说过我们这边大部分人都在公共办公区,我因为是实习生,又是临时去的,就在我们组边上给我弄了一个小桌子,我后面还有一个六边形的桌子,那个桌子一半时间都没人坐,偶尔会有个老大哥坐在那。

之所以说是老大哥,是因为他看起来大概三十多岁,穿着打扮跟大家一样,每天都是白衬衫加西裤,一双皮鞋还有点灰,看上去很敦实憨厚,如果不穿西装,感觉就像我老家的大伯,穿上西装反而感觉有点奇怪,跟借来的一样。

他并不是每天都来,一个月有一半时间都不来上班,但是只要来上班倒是每天都是准时来准时走,因为他一个人一张办公桌,所以也没有什么人会跟他说话,我还以为他性格内向呢,偶尔倒是看到有人会来叫他一起开会。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回办公室,去倒水的时候发现纯净水没有了,要去物业那边领,我们平时都是拿小推车一次领个五六桶的,但是一个人去不太方便,我看了一下办公区,就我和他还有几个女孩子在,所以我就去找他,让他跟我一起去拿水,他当时还是比较意外我会找他的,不过也没说什么就跟我一起去了。现在想想他当时看我的眼神,仿佛是在说这是哪个愣头青。

我上班时候还是不怎么跟除了我们组的其他同事交流的,因为不熟悉,而且在那时间也不多,所以没有太考虑人际关系。其他组的我就认识他和另外一个同事。

有的时候午休时间办公室人很少,就我和他还有其他个别同事,所以有一两次我吃完饭回来的时候会买雪糕吃,也会带一个给他,他一般也不会推辞,拿过去就吃,还跟我说谢谢。

我问他怎么经常不来上班,他说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面跑业务,需要全国各地的跑,有的时候还要去国外,所以在公司时间少。我说那倒是挺辛苦的,我以为他是业务员呢。

有一次我工作忙,那天午饭都来不及吃,中午一直都在打印第二天要用的材料,几十份资料打印完还要装订,一个人在那忙的满头是汗。其实再过一会也能做完,但是我就要来不及去楼下的食堂吃饭了。

然后他吃完午饭回来后,看见我在那忙,就在我身边看了一下,然后转身就走了。我当时心里就不太舒服,平时也会偶尔闲聊几句,还请你吃过冷饮,现在看我这么忙,你不过来看也就算了,过来看了一眼又走了是几个意思,也太不够义气了吧。

然后我就问他有没有事,没有事的话帮我一起装订一下吧,这个工作还蛮急的。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好的,就过来帮我装订。后来忙了小半个小时,终于搞完了,我资料都来不及收拾,跟他说我先去食堂吃饭,他要是来得及就帮我收拾一下,把资料堆起来就行,然后我就跑去食堂吃饭了。回来以后发现资料已经整整齐齐的堆在我桌上了。

现在听人力总监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老板,想起我偶尔有时候上班划水上网,他就坐在我身后,他一抬头就能看到,我还找他帮我干活,我真是恨不得地上有个裂缝能让我钻进去,太尴尬了。

总监跟我说,老板是海归,思想比较开放,但是他本身是个很勤俭节约也很和气的人,因为他很多时间都不在公司,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业务,有时候还要去国外见朋友和亲戚,所以当时公司分办公室时他就没要单独的办公室,把有限的小房间都给了常在公司工作的其他领导。

他平时要么不来公司,要是来就在那个办公桌工作,有事要跟其他领导谈就直接去他们的办公室,或者直接组织大家去会议室开会。所以很少看到有人去办公桌找他。

当然,这些尴尬的事我是不好意思跟总监阿姨说的,我只好说没怎么见到过,见到了没人告诉我,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然后赶紧跟她友好的告别了。

写在最后

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所以闹了笑话。经过那次的实习以后,专业知识我学到了多少且不说,对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倒是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人不可貌相,尤其是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对同事不熟悉的时候。

如今我工作十几年了,工作也换了三次,但是都没有再遇到过那种工作氛围的公司了,可能那是创业型公司的特点吧,回想当初,自己确实有点笨,才闹出了有眼不识泰山的事,后来大学毕业后正式参加工作后就谨慎多了,吃一堑长一智,学习到了,还是很感谢那次的实习经历的。

周立波跟他律师打官司,双方各执一词,你觉得谁会赢呢

我可以说莫虎既输在面子,又输在里子。他必输无疑!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官司没打,他已经输了!为什么要这样说?

首先,莫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目的不是真的想告倒周立波,寻求一千万美金的赔偿。而是为了保住他在美国的名声和饭碗。因为,周立波在美国的第三位白人律师是美国著名的年度大律师,与莫虎同在一个城市。莫虎在自己“下海”自己开业做律师前,是一位检察官(公务员),也就是所谓的正义的化身。跟行内的律师们都有过打交道和交锋。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今因为周立波案而“臭名远扬”。莫虎不单夸张的收受了周立波20万美金的“律师费”,还进一步狮子大开口,企图向周立波索取额外50万美金的费用。周立波已经委托这位白人律师发出了律师函,要求莫虎退还拿20万美金中的不合理的多收费用。可以想象,这事难免会在纽约律师行内引起质疑莫虎指责道德的呼声。而更为糟糕的是,莫虎赖以作为律师而生存的美国华人社区也将为此事“谈虎色变”,他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一定会吓坏了圈内的潜在客户。在海外,华人生活艰难,赚钱不容易,每每遭遇官司就是件倒霉的事,最后还要被“不良律师”,细思极恐。试想今后谁还敢请他?

以上这两方面是莫虎最郁闷不过的事情,也是他情绪失控,愤而不惜要打越洋官司的原因。至于他想以周立波侵犯他名誉,毁谤他之事要状告周立波,并索取一千万美金的损失赔偿。这可行吗?众所周知,在美国当地花上几百美金,到法院去状告一个人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的事。别说他想状告周立波这个外国人,哪怕是状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是难事。问题是能不能告得成又是另外一回事。一是要想举证侵犯名誉和毁谤是难度非常高的案件。都是你说他说,难得客观。同时,打这种官司是一个长年耗时耗费。对于莫虎最头疼就是一旦立案,起诉书将如何可以送达周立波的手上,如果周立波拒绝接收起诉书,案子就会搁置或逾期取消。由此,莫虎必须得自己向法院提供周立波已经收到起诉书的证据,案子才可以开庭审理。再说,就是退一万步,周立波愿意去美国面对莫虎的官司,莫虎又能拿什么证据来告他?难道以周立波抱怨他收取20万美金?我想他不会!周立波说他两边通吃,私下拿了某某3万多美金?有可能!问题是说不定周立波真的听到或看到,或有音频证据呢!或周立波手上还有更多还没披露的“重磅炸弹”呢!现在莫虎涉及的过往"桑兰案"不是又被挖出来了吗?说不定莫虎还没把周立波告倒,自己就先倒下了!他还是先担心自己,自求多福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xian.cn All Right Reser 忠县软件园皖ICP备2023013640号-13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