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全面战争三国府署界面如何把右边的移到下边(淮安楚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时间:2023-05-24 09:58:45人气:178 作者:未知
哒兔高中
  • 类型:办公考试大小:44.77MB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4
  • 标签:《哒兔高中》是专为高中生打造的在线学习辅导软件,在这...
立即下载

淮安楚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 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盱眙县城区北部,得名于米芾所题“第一山”,是国家AAA景区。第一山景色秀美以一山占河山之奇秀,有林、泉、亭、宇之玲珑,融儒、佛、道于一体。不光如此她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汉朝,孔子的后裔孔安国为临淮太守时,就在此创立了“崇圣书院”,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都极为推崇,宋元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第一山题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现存建筑包括:大成殿、淮山堂、翠屏堂、春昼亭、玻璃泉亭、明伦堂、摩崖石刻保护廊等。园内的“第一山题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公园对面是风景迷人的沿淮风光带。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铁山寺森林公园占地为70.58平方公里,其中23.73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着的9平方公里的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这里繁衍生息着40多种野生动物,170多种鸟类,280多种树木,近千种植物和800多种中草药,其中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颇具特色,让人既可以领略独特的大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又可探求科学的奥密,还可以感受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钵池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位于淮安市区的东南侧,紧邻翔宇大道,交通、休闲、购物十分便利。公园占地1800余亩,2005年建成,是淮安市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江苏省第四届园博会会址。楚秀园 楚秀园是为淮安市一座旅游综合性公园,它位于繁华的东大街南侧,占地面积约48公顷,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自北向南有雷湖、里湖、西湖、南湖四个湖泊,水色秀丽,环境幽雅,又因淮安旧时属楚,故名:楚秀园。五岛公园 五岛公园位于涟水县城中心,由涟漪湖和五个岛组成,总面积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陆地437亩。涟漪湖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大水灾,当时黄河北岸汤工决口,冲破安东城西门,冲毁县后街,大水过后,在县署北边形成了一个湖,俗称后澳,后改名为涟漪湖,在水中一些倒塌的高大建筑废墟露出水面,便形成小岛,建国前后,通过多次整修,将湖上的五个不规则、不相连的小岛建成了逶迤相连、风景秀美的五岛公园。这五个岛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分别为丰乐岛、同乐岛、后主岛、米公岛、夕照岛。水文景区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是国家4景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江苏自驾游基地。景区是一处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园林景区,景区内建有淮扬菜文化博物馆、西游记博览馆、城市化史馆、淮安国际摄影艺术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景区将艺术与历史、生态与文化完美融合,是游人领略淮安深厚历史文化以及享受淮扬美食的生态旅游胜地。洪泽湖 洪泽湖,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清晏园 清晏园位于淮安市区南路之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国家3旅游景区,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她揉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里运河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流经江苏省淮安市和扬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勺湖 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如今已辟为勺湖公园,湖滨有一四层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胜。勺湖先前有十景,现今已恢复的景点有:“胜境长廊”、“勺湖书院”、“飘然一叶”、“金鲤戏波”、“曲桥钟鸣”等。另外,还有“涧谷流云”、“梅花春晓”、“勺堤垂柳”及“义霞落樱洲”等景点,它们各具特色,美丽而迷人。金湖荷花荡 金湖荷花荡――荷花最美的地方。地处金湖县东南,美丽高邮湖畔,三面环湖相拥,生态环境优美。总面积1.2万亩,是全球最大、品种最全的观荷园,国家AA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观荷、品酒、赏月、茗茶让人感受“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胜境,回味无穷。景点故居 故居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河下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故居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吴承恩故居以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韩信故里 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境内。淮阴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县(公元前 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阴自古名人辈出,素有“入京孔道”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古淮阴留下许多华美的词章。淮阴县治所在地设在淮安区,因此淮安区是古淮阴的代名词,这里古迹甚多,历史上寺庙达81处之多。著名的大军事家韩信就出生于这里。如今淮安的历史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深厚的历史文化象陈封千年的美酒,恭候各位嘉宾前来品尝。古建筑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2002年淮安府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淮安府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淮楼 镇淮楼,又称“鼓楼”。坐落在和县城内,县对面,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另江苏淮安也有镇淮楼。清江浦楼 清江浦楼坐落在淮安市运河南岸(如右图)。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楼两层,青砖灰瓦,方形。妙通塔 涟水妙通塔与月塔并称"姐妹塔",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123年),内供妙通法师舍利子、金棺等物,历经元、明、清三朝,1948年毁于国内战争,2001年9月重建,塔身八角形,塔高68.88米,地上7层,地下1层地宫,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文通塔 文通塔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月塔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济塔,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2年3月25日,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纪念馆名称相关简介代表图片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是地方性文化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博物馆于2009年7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9日建成开馆,是最大的以菜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博物馆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布展,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淮扬菜文化发展、创新、鼎盛过程,让参与者全面了解淮扬菜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游记博览馆 西游记博览馆位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乡淮安,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座综合应用声、光、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对《西游记》进行全面溯源和演绎的大型文化主题展馆,博物馆于2010年10月1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其间有主体纪念馆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气势雄伟。除主体纪念馆外,还有军部礼堂旧址和、饶漱石、曾山旧居等建筑。在建筑风格上,除主体纪念馆为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外,其余全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茅草房。建筑之间翠竹掩映、绿树环抱;建筑之外红花绿草,整个建筑群融入在一片秀美的园林中。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1992年1月16日落成。题写馆名,江、、、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纪念馆是为纪念开国总理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

2022年参加高考,高中古文需要背哪里

如果只是为了应对高考默写,按目前的信息来看,高中古文只要背诵《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五篇就可以了,当然,《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这九篇属于诗歌,我们就不说了。

可是,古文的背诵并不只是为了默写。通过文言文的背诵,有利于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从而达到有效运用的效果。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值高达19分,这个份量是不容小觑的。高考的文本不可能出自课本内容,但词汇、句式、文化知识等都是高中课文中学过了的。

如,翻译《杨继宗传》中的句子“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我们会发现 ,“发”字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中学过,都是“打开”的意思。而“发”字的多个义项,在中学文言文中学得很完整了。①射箭,见《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②出发,见《荆轲刺秦王》中“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③发送,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④发动,见于《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⑤启发,见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⑥开放,见于《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⑦征发,见《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⑧派遣、派出,见《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等等。

要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就要去背诵课文,这样,能够更扎实地掌握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文化知识甚至语感等,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断句、文化知识、文本理解及翻译题目,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这样看来,单单背诵高考要求的默写篇目还是很不够的。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要背诵,高中课本中没有要求背诵的篇目也要选择背诵、部分背诵。你说呢?

怎样背诵才会高效?我觉得要自己全文翻译一遍,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式等,将正确答案标注旁边。背诵的时候,虽然没有特意去背这些标注,但眼睛已经把它们记在心里了。所以,在课文中翻译过后再背诵,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文言文是一个艰难的工程,但是,懂得背诵,一定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加油!加油!再加油!

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手握蜀汉兵权,李严为何被诸葛亮流放呢

李严因为杰出的行政和军事才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和器重,在刘备临死之际,把他与诸葛亮一起作为托孤大臣。但由于李严私欲膨胀、贪婪奢侈、推卸责任,被诸葛亮流放,实乃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01

李严以杰出的才干得到刘备重用

李严年轻时,是荆州牧刘表属下郡中专职吏员,素以才干知名。曹操南征进入荆州,李严时为秭归县令。李严不愿意归附曹操,于是西往奔蜀,益州牧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又获得了能干的名声。

建安(213年),刘备与刘璋闹翻,刘璋任命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李严却率领部下投降了刘备,被任命为裨将军。刘备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益州在刘璋的治理下,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刘备就令李严与诸葛亮、、尹籍、刘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为后来蜀汉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局势非常紧张。此时,盗贼马秦、高胜等人在郪县起兵,召集了数万人,到达资中县作乱。李严不等待刘备另外发兵救援,仅带领本郡五千人前往,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盗贼四散逃命,回家为民。

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带兵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逃走。刘备因为李严优异的功绩加升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

李严凭借自己的杰出才干,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和重用。

02

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被委以重任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吴,在夷陵被陆逊打得大败,逃回白帝城。刘备征召李严来到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对君主直接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首脑,总揽一切内政事务。由此看见,刘备对李严的信任。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以李严为中护军,统管内外军事,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留下镇守永安。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后,封李严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李严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唯一的托孤之臣,统管内外军事,辅佐少主,镇守永安。由此看出刘备的意图,那就是把军事重点放在了防御东吴方向,而且对李严委以重任。

诸葛亮深得刘备的信任,但在对待东吴的战略上,与刘备存在很大的分歧。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结盟,并且不支持刘备东吴。尽管刘备是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了对孙吴的战争,但其根本目的是夺回荆州。

刘备得不到诸葛亮的支持,也就对诸葛亮的信任打了折扣。刘备把内外军事,以及主要军事力量交给李严,驻守永安对抗孙吴,就看出刘备对李严的信任程度。

03

李严品行不端,性情孤傲,逐步被边缘化。

关羽失掉荆州,刘备夷陵大败,蜀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已经没有能力来对抗孙吴,更没有能力抵御曹魏和孙吴的联合进攻。

诸葛亮审时度势,派遣使者重新与孙吴和好,再续孙刘联盟。这尽管是违背刘备的意愿,但也是唯一解救蜀汉命运的正确策略。

经过五年苦心经营,诸葛亮不仅恢复了蜀汉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也彻底控制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李严尽管是托孤大臣,但由于自己品行不端,得不到同僚们的支持,诸葛亮的强势也逼迫后主刘禅无法支持李严,李严逐步被边缘化。

李严在犍为太守任上时,因为优秀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吏民的赞誉: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

但是,李严也趁此机会大饱私囊,在其期间大肆修筑房舍以满足一己之私。

李严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曾经因为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持反对意见的郡功曹杨洪争执,杨洪一怒之下主动辞职引退;都督江州之后,又与属下门将王冲发生摩擦。王冲自知为李严所嫉恨,惧怕被诬陷而叛逃降魏。

李严自视甚高,护军辅匡等人在年龄、地位上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交往。

李严的所作所为,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得不到同僚的支持,逐渐远离了权力的核心。

04

李严因为自己的贪欲,以及推卸责任,导致了被流放的结局。

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北伐曹魏,想调遣李严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而且要求划分五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

此前,李严曾经劝说诸葛亮应该加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言辞驳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渐形合影离。

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正方(李严,字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

诸葛亮认为“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依然与李严并肩合作,相忍为国。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分三路进逼汉川。为了加强汉中防务,诸葛亮遂要求李严率领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曹军。

但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私下里传言说,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明白李严的意图,就是又趁此机会伸手要官。于是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他都督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理丞相府事务。

此时,李严改名为李平。

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平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撤军。

李严听说撤军,害怕诸葛亮追究其粮草供应不利、延误战机的责任。为了解脱,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足,怎么又撤军了呢?”

李严上奏后主,说:“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以便与其决战。”

诸葛亮退军后,将李严的前后奏疏的原本手迹上奏后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暴露无遗。

李严理屈词穷,只得叩头认罪。

于是,诸葛亮上奏后主,将李严的所作所为一股脑儿全部揭露出来,连他贪图那些小恩小惠都给抖搂了出来,伸手要官,胁迫要权的事就更不必说了。最后诸葛亮还说:“这事我都不想多说,说多了我自己都觉得丢人。”

后主刘禅于是下诏,废李严为庶民,流放梓潼郡。

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到这个消息,认为诸葛亮一死,再也不会有人会想起他来,再安排他做官啦。于是,在心怀忧愤中,李严病死。

由此看来,李严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不要说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比,就是与一般官员的清廉勤政相比,李严也差得太远。过度的贪欲,品行不端,不仅辜负了刘备的临终嘱托和信任,而且让自己走上了被废流放的道路。

这一切,都是李严咎由自取,天理难容,怨不得任何人。此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此言不假。


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能科普一下吗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弄权,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这便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被平定后。立时间,群雄并起,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大规模的军阀混战。

当时的军阀,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十个。

其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军阀,叫李克用。沙坨族首领,麾下有数万沙坨骑兵。李克用最嚣张的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公元888年,当时的皇帝唐昭宗很反感李克用的跋扈,同时又反感一个叫田令孜的宦官在四川搞割据。

于是,他便一咬牙,一跺脚,组建了一支兵力约10万人的中央军,田令孜。同时他又下旨,令割据河南的军阀朱温(起义军出身,后归顺唐朝)出兵攻打李克用。

朱温也早就看李克用不爽,便欣然领旨。

这一战,西线比较顺利。唐军很快就包围了成都。相比较而言,东线的战事就打得比较艰难了,朱温与李克用僵持不下。

朱温打着打着,觉得没戏,就不打了。又跑到别的地方抢地盘去了。

公元890年,眼看东线要崩,为了确保长安安危,唐昭宗下令,停止西线战役,调遣西线十万大军援救东线。

然而,谁也没想到。西线的十万唐军在一个叫王建的将领的率领下,也了。

王建赶走了朝廷派来的监军,随后又派兵驻守各隘口,切断了四川与唐廷联系。

自此,四川就成了王建的私人地盘。

四川的中央军是回不来了,昭宗皇帝只能硬着头皮把东线战役打下去。

最终,李克用战胜唐昭宗,令昭宗皇帝苦心经营的中央军,实力大损。

不过李克用的部将,镇守河北的刘仁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背叛了他,割据河北(李克用割据山西河北),导致李的实力也大损。

在这种阴差阳错之下。朱温居然意外得捡了宜。

公元900年左右,朱温完成逆袭,占领了现在的河南、山东和陕西,以三省之力盖过了李克用的一个省(山西)。

李克用对此很气愤,但又拿朱温无可奈何。

为了对付朱温,李克用决心效忠唐朝,联合各路看朱温不顺眼的实力派,一起反朱,重新振作唐朝。

其实,李克用并不反唐。他只是脑子有点不好使,喜欢跟人较劲。哪怕这人是皇帝,他也要掰腕子。

但让他反唐,唐朝,他做不到。

不过,李克用的联盟,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无法阻止朱温对唐廷的蚕食。

公元907年,朱温大权在握,决定不装了。

便干掉了皇帝,灭亡唐朝,建立了“后梁”。

后梁,便是“五代”的第一代。

听说朱温称帝,割据四川的王建也不装了。

同一年,他也建国,史称“前蜀”。

前蜀便是“十国”的第一个国。

同样也是这一年,割据江淮的吴王兼淮南节度使杨渥宣布宣布不承认后梁,仍然沿用唐朝年号,这等于江淮也事实上独立了。这个割据,史称“南吴”。

这便是“十国”的第二个国。

同样还是这一年,割据湖南十多年的潭州刺史马殷和割据浙江的镇海节度使钱镠,分别被朱温封为楚王和吴越王。

由于朱温对湖南、浙江并没有任何,哪怕一丢丢的实际控制力。

因而,“马楚”和“吴越”,都事实上建立。

这便是“十国”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国。

公元908年,李克用眼见朱温篡唐称帝,却又无可奈何,一气之下,他就病倒了。

后来,不治身亡。他等于是被朱温气死的。

临死咽气前,李克用叫来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存勖,拿出三根箭,对他吩咐道:这三根箭交给你,每一根代表我的一个敌人。第一个敌人是朱温,第二个是二五仔刘仁恭,第三个是契丹首领的耶律阿保机。这三个人都和我们有血海深仇,你一定要帮我把仇报了。

李克用咽气后。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从此担负起了报仇的重任。

在李克用病死的同一年,吴王杨渥被自己的手下张颢杀了。后来,一个叫徐温的大臣又把张颢杀了。至此,“南吴”的大权,尽皆掌握在徐温之手。

公元909年,割据福建的福建观察使王审知被朱温封为闽王,福建事实上独立建国。这个史称“闽国”。

这便是“十国”的第五国。

当南方的非主流纷纷割据建国的时候,北方的主流,朱温和李存勖正在激战。

其实,当时北方也有两个非主流军阀。

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割据河北的燕王兼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另一个是割据关陇的岐王兼陇右、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这两人的实力其实并不在以在北方立足。只是因为朱温和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混战,谁都没功夫对付他们。所以才能苟延残喘。

所以,一旦当朱、李的斗争分出胜负时,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当时首先被干掉的是刘仁恭。

公元912年,李存勖攻打刘仁恭,朱温领兵五十万(号称)救援。结果,朱温被李存勖打得抱头鼠窜,逃回开封。

回去没几天,他就被儿子朱友珪弄死了。

朱温一死,后梁内部大乱,无力再顾及刘仁恭的死活。李存勖趁机全力河北。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刘仁恭当时已经被刘守光囚禁了)均做了俘虏。后来,父子两人被李存勖下令处死,以祭奠李克用亡灵。

得了河北后,李存勖实力大增。随即就开始了对后梁的征伐。

在这期间,割据广东、广西的刘䶮放弃了后梁赐予的封号,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这便是“十国”的第六个国。

公元923年,李存勖与后梁分出胜负。他把后梁踩在脚下,于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晋为唐,史称“后唐”。

这便是“五代”的第二代。

灭后梁后,李存勖又顺手了灭了前蜀。于是一时之间,天下被他统一了一半。

但很可惜,李存勖在历史上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他只风光了三年。

公元926年,由于李存勖治国无方,各地驻军纷纷。他在平乱时,被暗箭射死了。

而新继位的皇帝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又偏保守。因而,后唐丧失了开拓力不说,还弄丢了荆南和四川。

割据湖北中部,原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自己地盘上建国,史称“荆南”。

这便是“十国”的第七个国。

公元927年,李存勖任命的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派兵断绝与后唐的行政关系,效仿前蜀割据四川。而李嗣源又不管。

后来过了几年,孟知祥大权在握,于成都正式建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这便是“十国”的第八个国。

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他死后,其生前最中意的继承人,宋王李从厚继位。

李从厚这个人,资质一般,但他的疑心病却很重,总觉得有刁民要害他。于是他便每天没事就琢磨怎么加强统治,强化手中权力。

经过一段时间思索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把地方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对调,削弱地方实力派的根基。

结果这一下,玩大了,他的哥哥李从珂联合著名贼,同时也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塘起兵,把他了。

然后,李从珂自己做了皇帝。

但李从珂登基之后,也跟李从厚一样,也是整天疑神疑鬼,觉得有人要害他。他觉得石敬塘能助他,肯定也能造自己的反,所以他就想方设法的排挤石敬瑭。最后,他把石敬塘逼毛了,投靠了契丹。

公元936年,投靠契丹的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甘愿做“儿皇帝”为条件,求得契丹的援助。

这一年,契丹军长驱直入,灭掉后唐。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继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这便是“五代”的第三代。

就在后唐、后晋更迭之际,南方发生了两场政治动荡事件。

一是公元937年,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李昪发动,强迫吴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

这便是“十国”的第九个国。

二是公元939年,割据越南北部的静海节度使吴权宣布放弃北方授予他的节度使职务和爵位,自立为王。越南自此独立。

公元942年,一直对契丹卑躬屈膝的石敬瑭被契丹使者骂死了。

他死后,由于他的亲生儿子都还太小,于是他手下的那帮节度使们就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为新皇帝。

石重贵这个人,能力一般,但很爷们,他登基之后就问群臣:先帝爷给契丹当臣子,是不是太丢人了?

群臣们表示,是的,太丢人了。您是个什么意思呢?

石重贵表示,咱们跟契丹开干吧!

群臣们没什么意见。石重贵以为得到众节度使支持后,于是果断停止了对契丹的朝贡。

契丹方面一头雾水,派使臣过来质问,你小子是不是活腻了?

石重贵当即表示,别哔哔,你心里不爽,打过来啊!

于是,后晋就跟契丹翻脸了。双方开打。

这里要说明一下,后晋群臣和石重贵的不满心态是不一样的。群臣认为,后晋向契丹卑躬屈膝,确实很丢人,但他们并不反对石重贵认契丹大汗为父。因为石重贵当所谓的儿皇帝,只是他一个人丢脸,跟他们做臣子的没关系。

后晋其实是一个地方与中央,没有太严密组织关系的稀烂。各个节度使在地方都是土皇帝,不怎么鸟中央的皇帝。

正是这种皇帝与群臣在心态上的差距,也就最终导致了石重贵的失败。

公元946年,一些后晋大臣不想打了,便当了带路党,引导契丹军冲破晋军防线,顺利的杀到了开封城下。

此时的开封,空城一座,石重贵无奈,只得投降,沦为阶下囚。

后来,他被送到漠北草原囚禁,直到北宋年间才病死。

契丹大汗耶律德光打败石重贵后,也是洋洋得意,他在开封继位,正式称皇帝。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水土不服,不适应河南的天气,病死了。

皇帝死了,契丹的大臣们只好撤退,赶紧回去拥立新皇帝,当新天子的宠臣。

至于中原,不管了,谁爱当中原皇帝,谁就去当吧。

见此良机,割据太原的后晋大将刘知远赶紧带兵冲进了开封城。

为了稳住局面,刘知远先是宣布契丹人先前委任的大小傀儡官员在他这里依然有效,然后他又宣布自己是刘邦后裔,因此,他称帝后,国号就是大汉。

他建立的,史称“后汉”。(刘知远是其实不姓刘,他是沙坨族。刘姓是他后来自己偷摸改的)

这便是“五代”的第四代。

后晋、后汉更迭之际,南方依然不平静。

公元945年,趁着闽国打内战之际,南唐出兵灭了闽国。

但由于用人不当,南唐军并没有在福建站稳脚跟。后来,闽国的残余势力夺回闽东,保留国号。吴越国此时也来分蛋糕,占领了闽北地区。最终,南唐半天劲,只是占了最贫瘠的闽西地区。

公元948年,刚当皇帝还不到一年的刘知远病死。他死前,给儿子刘承祐写下了一份诛杀名单,吩咐刘承祐继位后,先把这些名单上的人叫进宫杀了,然后再杀他们全家。

刘承祐继位后,照着老爸的意思做了。但是下手不利落,他杀了当时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郭威的全家,但却没能杀掉郭威本尊。(人在外地驻守,逃过一劫)

结果,等郭威反应过来,起兵靖难,一个反杀就干掉了刘承祐。

郭威搞死刘承祐后,一本正经的与群臣讨论后汉帝国的继承人问题。

大家一支表示呵呵,还讨论个毛线啊?你郭威自己当皇帝就好了。这是规矩啊,以前谁搞死皇帝,谁就是新皇帝。

郭威连忙表示,那可不行,我是来靖难,清君侧的,怎么能自己当皇帝?

然后,郭威就让人翻刘知远家的族谱,最终在族谱中,找到了一个叫刘赟的人来继位。

不过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郭威在将领拥戴下,“黄旗加身”,自己做了皇帝。

郭威继位后,让下面的人给他查族谱,看最远能查到哪位先贤。

下面的人为了拍马屁,便说郭威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身上。因此郭威建立的,国号就叫作周,史称“后周”。

这便是“五代”的第五代。

至于可怜的刘赟,则稀里糊涂的做了郭威的刀下亡魂。

听说儿子被杀,刘赟的老爸刘崇气死了。大骂郭威,你当皇帝就当皇帝嘛!干嘛要耍我们父子啊!干嘛要拿我儿子的脑袋祭旗啊?

愤慨之余,刘崇在太原一带建立新,仍然沿用后汉的国号,史称“北汉”。

这便是“十国”的第十个国。

就在后汉、后周更迭之际,南唐在江南又有大动作了。

公元951年秋,南唐出兵,灭了楚国。

但脚跟还没站稳,南唐军就被楚国残余势力驱逐出境。最后是一地鸡毛,什么利益也没有捞到。就像他们六年前出兵灭闽国一样。

这一股楚人残余势力的领头人,后来没有选择复国,而是派人去后周请封。郭威封其领导人为武平节度使。

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南唐不是没机会在北方混战时,于南方做出一番作为,与北方南北对峙。只是可惜,南唐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净干亏本买卖。浪费了资源不说,还浪费了时间。

历史发展到这里,除了后周,割据还有六个:后蜀、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和北汉。(这个特殊,唯一一个在北方的)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其养子柴荣继位。

柴荣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五代最有水平的一位皇帝。后周在他统治下,国力可谓是蒸蒸日上。

而对于蒸蒸日上的后周,六个割据的态度是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吴越、荆南,积极向后周靠拢。因为南唐对他们的威胁太大。

南汉地处偏远,于大局无影响。

北汉、南唐联络契丹,坚决后周。

后蜀闭关锁国,隔岸观火,却又一度有过与北汉、南唐夹击后周的念头,最后因三方各怀鬼胎而作罢。

所以很明显,荆南、吴越、南汉、后蜀可以先不管他们。

后周首先要打击的目标是北汉和南唐。

公元954年,柴荣首先对北汉用兵,得削了北汉一顿。

班师回朝后,郭荣做战后总结,他先是收拾了战斗中表现很渣的几个将领,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军大练兵行动。

总体原则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从地方上选拔能打的进来,组成精锐之师。

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北宋后来的禁军、厢军制度,并不是赵匡胤首创。而也是从柴荣这里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此次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匡胤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这为他后来篡位,奠定了基础。

整军备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柴荣觉得自己总要找个目标开开刀看看成效怎么样,于是他就挑南唐练了练手,连续发动了几次战争,打的南唐叫苦连天。

南唐皇帝李璟打不过,只得主动宣布放弃皇帝尊号,称臣认怂。(南唐后主李煜不是皇帝,他只是国主身份,因为南唐从他爸爸李璟放弃皇帝尊号开始,就没有皇帝了)

柴荣这下心里有底了——朕这禁军,看来可以打契丹了!

之后的历史就简单了。公元959年,柴荣亲自带兵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两个州。

但在前线,柴荣突然旧疾复发,不得不回京养病。

回京的路上,柴荣觉得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人品不可靠。然后,他就把都点检的位置交给了他自己认为人品可靠的赵匡胤。

而赵匡胤也是“不负众望”,在柴荣死后,全套抄袭了郭威的黄袍加身,篡了后周,建立了大宋。

由于在结束乱世的道路上,柴荣已经做了相当出色的铺垫。所以接下来,赵匡胤该做的就是四个字——摧枯拉朽。

公元963年,北宋出兵南征。荆南国、武平节度使归降;

公元965年,北宋出兵西征,后蜀被灭。

公元970年,北宋二次南征,南汉被灭。

至此,割据只剩四个,北汉、南唐、吴越和闽国残余势力。

公元975年,北宋三次南征。南唐被灭。

同一年,割据福建东南部的残闽势力也向北宋归降。

在这期间,赵匡胤还多次北伐,把北汉国内搅得稀巴烂,只剩一口气。

公元976年,赵匡胤莫名其妙,突然去世。

他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继位后,缺乏能服众的政绩。

于是他便加快了统一步伐。

公元978年,他逼吴越王归降。宋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兼并吴越国。

公元979年,他拍板,亲征北汉。然后,一战灭了北汉。

至此,五代十国时期彻底结束。

不过灭北汉后,赵光义洋洋得意,头脑严重发热。他不顾群臣反对,死活要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阴沟里翻船,惨败不说,他自己屁股还中了一箭。

这场惨败,从源头上就导致北宋后来收复幽云十六州,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xian.cn All Right Reser 忠县软件园皖ICP备2023013640号-13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