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泰山上的景点
泰山有趣的景点包括玉皇顶、岱庙、十八盘、洪门和孙关峰。1.玉皇顶玉皇顶位于泰山主峰山东省泰安市。以玉皇庙命名,山顶上有一座庙。玉皇庙建于明朝,但在成化重建。主要建筑有玉皇殿、徐颖亭、望和亭、东西配殿等。大厅里供奉着玉帝的铜像。神龛上题为“柴王遗风”的铭文显示,古代皇帝曾在此烧柴祭拜山川之神。庙前有一块“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在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的碑文,说明这是帝王登泰山时设坛祭天的地方。玉帝鹤立鸡群,站在亭顶,满眼东张西望。真的有一种“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的感觉。玉皇庙,建于泰山之巅,是泰山最高的建筑。它由山门、玉皇殿、徐颖亭、望和亭和东西禅房组成。正殿供奉着玉帝的铜像。在神庙的中央,有一块极其顶端的石头。极顶石上,有一块刻有“泰山极顶”“1545米”的石碑。东馆有望是“旭日东升”,西馆有望是“黄河金带”。据说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强兵成为富国,震慑了匈奴,平息了内乱,出现了国家繁荣、经济昌盛的局面。汉武帝欢欣鼓舞,对自己创造的统一天下的西汉非常自豪,大规模地去泰山打坐。在短短的21年里,冥想的仪式进行了7次。2.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北部,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是道观,是历代帝王举行禅修仪式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始建于汉代,到唐朝时,已有金碧辉煌的大殿。在宋真宗,禅宗大规模闭关时,进行了扩建,修建了天宫殿。其建筑风格采用皇家宫城风格,周长1500多米,寺内有150多座古建筑。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四大古建筑。戴寺占地约96500平方米,寺内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阳门、药残阁、天一阁、寝宫。东路是钟楼、柏寒大院、东皇塔;西路是鼓楼、汤怀大院和道舍大院。天庆殿是傣族寺庙的主要建筑,有九个大厅,石基,白石栏杆环绕,重檐歇山屋顶,黄色琉璃瓦覆盖。寺内有一幅巨大的宋代壁画《开归丘图》,描绘了东岳泰山神出巡时的广阔景象,画有各种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是泰山独特的文化景观之一。3.十八个盘子泰山十八盘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风景区。它是泰山徒步路线中最危险的一段,共有1633级石阶,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从对松山谷到南天门的一段山路叫“十八盘”。全程79套,共1633关。前393级叫十八盘慢;中间767级是十八套;最后473关紧十八盘。当地有句顺口溜叫“紧十八,慢十八,不慌十八”。三个十八盘,不到一千米,垂直高度超过400米。泰山的雄伟在十八集,泰山的壮丽在攀登过程中。在泰山地区,曾有“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说法这个王灵官是泰山神毕夏袁俊身边的一个奶妈的武将,手里拿着一条雷金之鞭。据说他拔了南天门下的十八道。自从毕夏·袁俊成为泰山神以来,泰山周围的天气年年好,安居乐业。为了感谢泰山神的恩典,他们一年四季每天进山烧香,但在古代只有一条很难走的小路,中间有一座石桥。万一山洪爆发,上山就困难了。毕夏·袁俊很着急,就让王灵官开辟一条新的山路。王灵官带着一条火雷金鞭来到南天门下,手臂一挥,金鞭抛出,只听得“咔嚓—咔嚓”山石崩地裂。很快,一个十英尺宽的山口出现在如此大的山峰上,闪闪发光的巨石大如磨盘。如果这些石头被扛在肩上,人们会很尴尬。毕夏的袁俊眉头紧皱,得了计策,驾着祥云,飘到了天宫,请求玉帝出兵帮忙修山路。玉帝立即派三条龙上泰山,没用半天就把山上的石头全部运到了山后面。到现在,在泰山后面一个叫十五子的山沟里,还有一个满是亮晶晶的石头的山谷!这样一来,修建山路就节省了能源。不到两个月,就造出了十八块板。为了感谢三龙帮忙修山道,百姓把南天门飞龙岩东边的一座山叫做南天门,在南天门上建了一座“三龙堂”。这就是十八盘的由来。4.红色大门泰山红门是泰山北路徒步的起点。红门位于代宗坊牌坊的北面,红门路北头,东临奚仲,西临大藏岭。红门宫是泰山中游的门户,是一个半封闭的凹型空间。从葛飞云洞向北看,你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通道和无限延伸的石阶。自古就有“红门晓”的景象。5.孙官峰泰山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泰山上的日出壮观而感人。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解秋岩,以可观日出而闻名。相传山顶西可见秦,南可见岳,故又称秦关峰、岳关峰。太阳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解秋岩,以可观日出而闻名。相传山顶西可见秦,南可见岳,故又称秦关峰、岳关峰。30米长的观景长廊与亭台楼阁、回廊相连,形似仙女亭,明亮耀眼。拱北石又叫管亥石。石头长6.5米,西北8度,与地面成30度。当你登上它时,你可以欣赏初升的太阳。李星祖诗:黎明刚听鸡鸣,拂晓芙蓉起。浩瀚的大海充满了空气,石头上游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感受。
“穷看厅堂,富看厨房”,是什么意思
“穷看厅堂,富看厨房”这句话,按正常的理解,人家是来考察家里是穷还是富。亲戚朋友对家里的穷和富是很了解的,不必通过看厅堂和厨房来判断家里的穷和富,要看肯定是不了解家里情况的陌生人来看。(厅堂)可问题又来了,陌生人看厅堂并不难,没有大门的人家,从屋前走过就能看到,有大门的人家,把头伸进大门就可看到厅堂了。但陌生人要进人家的厨房参观,现在都比较难,试问一下,现在你家的厨房随便给陌生人看吗?旧时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厨房是女人的领地,按当时的封建思想标准,厨房里绝对不允许进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因此,“穷看厅堂,富看厨房”这句话,要用我国民间传统民俗才能解释清楚。在我国民俗中,有一种陌生人不仅可看人家的厅堂和厨房,院子里所有的房间和所有的角落都能看到,就像将军视察连队一样,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主人只得唯唯诺诺。这种来察看别人家里情况的陌生人,在传统民俗中称为“看人家”或“看地方”,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婚俗中的一个环节。(老式民居厅堂)旧时(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依然如此),当男方向女方求亲时,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要代表女孩及父母前往男方家里考察一下。这就是“看人家”。过去“看人家”对女方同不同意嫁给求亲的男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男方不但要接待好来人,也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需要“看人家”的人要有火眼金睛。旧时“看人家”对穷和富的区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非是把自己家,或者把周边人家作比较。很穷的人家,就用不着看厅堂和厨房,从外面看一下房屋就清清楚楚了,比如房屋是否破烂,或房屋四面通透风等,一目了然。真正要看的人家,一般来说,房屋与周围的人家没有多大区别,别人家是三合院,这一家也是三合院,别人家是四合院,这一家也是四合院,表面上过得去。过去很多人家住的都是祖屋,祖上风光并不代表现在的家风光,祖上富裕并不代表现在的家富裕。因此就要看房屋里面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厅堂祭祖)看厅堂主要是看烟火气。厅堂,一般是北方等地方的称谓,南方称堂屋,位于正屋的一层中间,一般是接待客人和祭祖的地方,很多地方设有神龛或家仙,也有的地方比较简单,用纸贴上“天地国亲师位”,还有的地方平时神龛设另外的房间,逢年过节祭祖时才拿到厅堂祭祀。因此,厅堂是一家人最神圣的地方。旧时“看人家”的是女人,因此,女人往往从自身内当家的角度来看问题,看得很细很细。过去,普通家庭在厅堂的布置装修上,一般大同小异,大多是一个模式。关键就要看厅堂中的烟火气。俗话说“穷在街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女人们可以从厅堂中有几张八仙桌子,凳子是否齐全,桌椅凳和地面是否干净。而主要是看桌椅凳的表面是否光滑,这可判断家里是否常有客人来往。地面主要看是泥土底子的还是三合泥土的,是否长了青苔。从这方面也可看出堂屋里的人气。过去的厅堂还是一种展示人望的地方。比如说,做红喜事的时候,旧俗要送牌匾、对联,都挂厅堂里。俗话说“人情是把锯,你来我去”,如果这家人没有亲戚间做了人情,别人怎么会来还人情呢?做人情要经济做支撑的,从这方面也可看出此家人的穷与富。而最主要的是厅堂中的灯和香烛。厅堂中的灯过去是油灯,后来有了电灯。看神龛上的两盏油灯是不是常点亮,一般是初一十五必灯油灯;看厅堂前是不是挂了灯笼,这是用来照亮厅堂门的,每晚必点。这些灯都是要耗油的,没有家底是点不起灯的,家里穷就点不了。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家里是穷是富。看厨房主要看糖米油盐酱醋茶。女人对厨房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她们是真正的里手行家。厨房的设施只是一种表象,生活的真正品质在于物质的内涵。从糖米油盐酱醋茶的储备量和种类,就可看出一个家庭生活质量,是贫穷,还是一般化,或者富裕,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说,富裕人家光在油的使用上就有多种,盐在旧时是稀缺物质,只有富裕人家的储量才比较多。如此等等。(老式厨房)“穷看厅堂,富看厨房”之说,与现代人们的生活不相适应,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了,至少不能轻易地说这样的家庭贫穷与富裕。比如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就不喜欢在家里的厨房做饭,一般都是吃馆子,还有一些城市的居民也有不在家做饭的习惯,喜欢泡饭馆,如湖南长沙很多居民就是如此。又如,现在农村的一些人家,老家建起了小楼房,金碧辉煌,可大部分人很少在家里生活,厅堂门常年关着,门前的路都长满了草,里面的家具铺满厚厚灰尘。有的人家干脆用塑料布罩起来。这种人家的厅堂和厨房也就没法看。因此,这种标准到现在已过时了。
马上去东营女朋友,当地有什么习俗
东营有着独特的黄河口文化,东营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zhi前时代。大量出土文物表明,这里至少有5700多年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使这里地灵人杰。东营境内南部和西部地区多为古村古镇,东北部沿海地区移民较多。过去,境内居要从事农、牧、渔、盐业生产,勤劳俭朴,淳厚善良,思想观念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民间习俗亦具有齐鲁文化特征。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和民间自发的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油田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习俗,各地风俗互受影响,但入乡随俗者居多,基本上保持了当地的风俗人情。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油田的春节习俗是五花八门的。油田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都秉承了各自家乡的习俗,但初一拜访父母及其它最亲的长辈亲戚都一样。从前的人爱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过年曾经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是趣味;而对于大人而言,是精力与金钱。劳顿与欢乐混合成年关的空气。然而在今天,它不再是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而变成了一种仪式,一种带表演性质的仪式。21世纪新年的天空中,飞扬的还有多少鞭炮的碎屑、多少孩童的惊喜?举风车的小手与唱社戏的灯火,已是渐行渐远。每一个年,都是对年味儿的一次忧伤的告别;每一次过年,都是对旧日子的一次变形的模仿。可我们毕竟不甘心,保留真的有那么难?记忆真的将成为记忆?我们还是要再一次地回头,看看陪伴我们长大的东营年俗,还是要再一次回头,轻嗅尚未远去的年味儿……欢天喜地“忙年”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除夕,次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严格讲,过年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但实际上,从农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开始,民间即已充满了浓郁的“年味”,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过完。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村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在东营区、利津、广饶一带,自古以来有腊月二十三祭灶辞灶的风俗。此外,在二十三前后这几天,各家各户还要来一个大扫除,东营区一带都叫“扫(音抄)屋”,扫屋的时候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把屋里旮旮旯旯全都扫个遍,干干净净迎新年。东营各个地方都有家家户户备年货,动手做面食的习俗,因为面食的种类比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有类似寿桃的馍馍、花卷、绿豆包,还有的做年糕。然后,各家各户便张罗着动手炸鱼、炸肉、炸丸子、炸藕合之类的东西。腊八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洒扫庭院,置办新衣,准备年货,在喜庆气氛中忙碌着,人称“忙年”。至春节前两三天最为繁忙,家家户户添置新碗筷;赶年集(春节前最后一个集市,最为繁华热闹),买肉、买鱼、买鞭炮、买年画;备办食品,蒸年糕、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饺子馅)。期间,民间所有借贷各作归还,旧时穷人多出走躲债,过年如过关,故春节又有“年关”之称。腊月二十九,忙年进入,一边煮肉炸鱼,一边给亲友送年礼,贴年画,贴对联,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家家贴道酉(对联)的俗语。”过年期间,东营各地还有些禁规,腊月二十五是不许打扫屋子的,因为一直流传这一天是屋的生日,不能随便打扫,不过,现在这些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年不是过去的年,但年仍然是年……除夕,守候一年的希望腊月三十,即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有时是二十九),人们洒扫庭院,贮满水缸,备足柴草,挂家谱,摆香案,并上香火。大年三十上午,人们开始在堂屋当门挂起家谱,并摆供祭神,供奉祖先,供品包括鱼肉瓜果之类,如果条件允许,还要亲自上坟烧纸,以求得先人保佑。下午则开始张贴年画和春联,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雅者如“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腊梅无字诗”、“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扑面不寒”等等,经商之家则大抵会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像“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之类的春联,所反映出的无不是吾乡百姓一年里最为素朴的愿望。这些春联多为家人自娱自乐而写,有时也会请人代笔,所以,在那些喜欢书法者的门前,求字者亦常常因此而络绎不绝。不过,这种情形在近年业已渐趋式微,大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吧,快到连写春联的功夫也不复有,于是,家家的门边都换上了从市场上买来的、统一的春联。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傍晚,饺子出锅后,各家男子到墓地上坟(也有的请老爷老嬷),请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太阳西下,利津一带人家开始“叫明”。各家在大门口或巷首点燃芝麻秸或谷草,全家围站在火旁。老人一边拨火一边“明啊!明啊!”地叫着。当火着的最旺时,每人引着一把谷草,口中不断念着“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里来穿袄子”等语往家跑,把火把放在灶门后,再上好“拦门棍”,企盼金银财宝不往外流,在新的一年里吃穿有望。入夜即开始守岁,忌说不吉利话,男家长多坐于“家堂”(祖先的灵位)旁上香、供茶、饮酒,以示同逝去的祖先过年;女子多在包饺子、讲故事、说笑话;青年男女也有打纸牌、做小游戏、喝酒吃糖果的;全家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除夕夜看电视,尤其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守岁时的主要内容。除夕就是人们说的年三十,东营不同的地方,时间上稍有差异,但都是在这一天,年长的长辈领着家里的老老少少,带着蒸好的各式各样的面食、酒以及鞭炮来到祖宗的坟前,通过这种向过世的祖辈提前拜年,告祭他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接下来,一家人开始准备年夜饭守岁,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各户在院子里燃放鞭炮。不过,东营有些县区农村仍沿用旧俗,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意思是说,要想发大财者,鞭炮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所以新年钟声敲响时的鞭炮,前后持续约半个小时。广饶花官、陈官一带有一习俗,各家吃完年夜饭走出家门,在自家门口燃起火堆,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团聚,祈福,孩子们放爆竹,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这一活动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垦利一带的鲁西南移民中至今仍保持着故乡的风俗。从除夕之夜开始,过年逐渐进入,这时,每家门前都会横置一条长长的“拦门棍”,一方面防止鬼怪进院,另一方面要把财源运气拦在家中。锅中要放上两个馒头,用以“压锅”,以求全年都有饭吃。正月初一,邻里之间要攀比谁家起得最早,因为起得越早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得越好,所以天尚未明,相互拜年的人们就会纷至沓来,主人则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糖果和香烟迎接客人的到来。拜年首先要拜老人,但这时要问的却并非平时的客套话,而是要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就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以示身体很硬朗之意。鲁西南移民中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爆竹声中大年到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夜交子时新年到,男家长“发纸马”,民间有“发纸马”越早越吉利、吃饺子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女家长煮饺子,儿孙放爆竹,全家在神龛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然后共进年夜饭。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黎明前,各家煮饺子,放鞭炮,家庭主妇发钱粮祈祷一年的平安富足。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古代第一首情诗出自谁人之口
谢谢。古代第一首情诗出自谁人之口?有何历史背景?如果追寻先人足迹,还是可以做到的,非要说出第一首情诗出自何人之口,我准确的告诉你是(无名氏)。先秦以前民间流传这样一首诗《关睢》,出自《诗经》。《诗经》又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共计一百六十篇,有十五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全书共三百零五篇,相传是孔子编订,为汉代儒家经典之一。由于先秦时代没有纸张的出现,笨重的竹简只能作为官府记录的载体,且制作成本昂贵。所以民间几乎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之下,民间有很多的文学艺术作品,只能是口口相传,很少有文献记载。《关睢》这首诗歌的出现,可能是某位文人才子,或是民间高手随性有感而发作成。诗歌 语言朴实,情深意致,韵律优美,歌颂了古代男女之间高尚的爱情,(乐而不淫,中而不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关睢》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有何历史背景呢?这首诗歌是周朝南方地区流行的情歌,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追求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情节。睢鸠是一种水鸟,据说这种鸟对爱情非常专一,如伴侣不幸离世,另一个也会在思念中痛苦的死去。本首诗歌用借喻的手法,以鸟比作男追女慕的故事。我们都以为古代的男女之间授受不亲,一般谈婚论嫁须媒婆牵线,才是古人所为。然而我们通过这首诗歌,明白了爱情为什么是千古不变的主题。爱情是不受局限的情感,也是人类特有的本性。在一个水草丰茂的河滩上,一对水鸟嬉戏的互相鸣叫。我看见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爱慕之心顷刻升起。看到荇菜美女左右采取,高低不齐的荇菜,扭动着迷人的腰肢,真是我梦寐以求的人啊!她多么的勤劳善良啊!以致让我夜不能眠,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荇菜姑娘左右采之,我看着她婀娜多姿的身材,欢喜的弹起琴弦,唱起赞美的歌来。由于我执着的追求,她也被我的真情打动了,我们终于相爱在一起。敲锣打鼓的把她迎取回家,会用一生一世的真情去爱她,永远不分离。这应该是历史真实的背景,爱情万古长青。
湖北恩施拜年习俗
1、出天行在正月初一黎明开亮口时,由当家人进行。开大门后,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并不走多远,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吉利,此后就可随意出门去各处走动。出天行后,将写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出天行不带小孩,虽有“童言无忌”之说,但担心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不好听的实在话,影响一年的运气。2、祭祖敬神出天行后,在正中供有“天地君(国)亲师位”,还要去厨房专门敬灶神,朝门口敬土地神,这是先给祖先和神拜年。城里街上每家没土地庙,就在门口点香蜡烧纸敬屋檐童子和土地神。3、拜年敬神后,请家中老人长辈在堂屋上坐,下置,按辈分高低依次拜年。如有祖孙三辈,先是父辈孙辈给祖辈拜年,再是孙辈给父辈拜年。如祖辈父辈有多人则依年龄顺序进行,这些下对上的拜年,都在上叩头行大礼,口里说祝福寿的话,长辈则给下辈说祝愿的话,给小孩儿把红纸包的压岁钱。如老人还没起来,小辈就提去老人床前拜年。4、破五过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所以称为破五。如果这天日子好,则可开张营业。破五还有一屋意思,过了这天,说话做事不像前几天有那么多的忌讳。5、看新灵家内拜年以后,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实际是给亡人拜年,称为看新灵。去时带腊肉、糍粑、糖食糕点等礼品,香蜡纸烛鞭炮,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别的日子都不行,因为亡人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