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有哪些寺庙
五指山市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许多寺庙和文化景点值得一游。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寺庙及其特色:
为什么孙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顶上仙石里的石里呢
也许是女娲补天,跌落的奇石;经天地灵气,N万年演变。
姜子牙封神前天上还有神吗
原著党答一波。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姜子牙最后封那些神,其实只是一些小毛神而已。他们上天就是当服务员去的,真正的OSS早在天上住了无数万年了。
在民间来说,《封神》一书的最主要作用是重新构建了神谱,这太牛了,可以说这个高度连西游记也没达到。正因如此,口耳相传的封神榜故事,其实已与原著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姜子牙封神之前没有天庭,玉皇大帝都是姜子牙封的。那么原著中真的这样写的么?四个字就可以回答了:
胡说八道!
姜子牙封神前,天上不但有天庭,还有圣人。大家认为最牛的鸿钧,也仅是天庭三十三仙宫之一的主人罢了,庞大的天庭中,至少还有32人与鸿钧一个级别,33圣之上,至少还有一个人统筹众圣。
一、天庭
封神中有两次写到了天庭势力。
第一次是“陈塘关哪吒出世”一回,此回书写到了天庭。
哪吒打死巡海夜叉李艮,龙王大惊,说李艮是“灵霄殿御笔点差的”,灵霄殿住的是谁,相信不用多说;然后三太子敖丙出去装逼,接着他也被哪吒干掉了。这回龙王不干了,亲自到陈塘关找李靖算账,谈判破裂后威胁李靖父子,“我明日奏上玉帝,问你的师父要你!”这里出现了玉帝之名。
哪吒无奈,去找师父太乙真人想办法,跟着就在天宫宝德门外(即南天门)成功打了龙王的伏击。龙王被哪吒揍得极惨,龙鳞都被揭掉了三、四十片,最后还屈辱的变成了一条小蛇儿,被哪吒治得欲生欲死。
但结末龙王终于奏明玉帝,汇合了四海龙君,来拿李靖夫妻。哪吒无奈,剖腹剜肠还于父母而死。
在哪吒的故事中,天庭势力还没露出狰狞棱角,似乎并不像《西游》一样统一了三界。太乙真人确实不敢惹天庭,但是教唆哪吒怒打龙王,代表他也不是畏如蛇蝎。
第二次是“殷郊岐山受犁锄”一回,此回书写到了瑶池。燃灯布局,要用四方之旗困死殷郊,于是南极仙翁上瑶池借素色云界旗。
瑶池自然也归属天庭势力,为何?
1、瑶池之主为瑶池金母,她跟昊天上帝是两口子,而昊天上帝,其实就是玉皇大帝,简称玉帝。
2、南极仙翁上天,足踏祥云,径直来到瑶池。原著有诗:祥云托足上仙行,跨鹤乘鸾上玉京。玉京金阙,即天庭的别称。也就是说,南极仙翁也与龙王一般,打南天门进去,再取道往瑶池。他一路行来,只见仙猿摘果、白鹤栖松,彩凤双双、青鸾对对。边走边欣赏景致,也证明了瑶池就是天庭的后花园。
这里出现的天庭势力,主要是瑶池金母。南极仙翁是玉虚宫的二,阐教的第三人,位秩绝不算低,却只能跪伏金阶,口称小臣。结果瑶池金母根本就没见他,只令四对仙女捧出旗子给他,并代传口谕。这其实已经证明南极仙翁及他所代表的阐教势力,地位远在天庭之下。
看来太乙真人之所以敢捋天庭虎须,有别的原因。
二、三十三天
天庭除昊天上帝、瑶池金母、捧旗的八个仙女之外,还有一个侍者群体。
那就是黄巾力士。
龙王告状时,在南天门外自思:
来早了,黄巾力士还不曾至,不免在此间等候。
龙王等黄巾力士干嘛?自然是递交奏章,或者等着力士通报,才敢进去。
可见,此时为天庭各位领导提供服务的,就是黄巾力士这个群体。
非但如此,黄巾力士还为一切强权者服务,原著中使唤过他们的,计有:赤、广成子、闻仲、老子、元始等人。而这些人又分为三个等级:老子元始为圣人,赤广成子为金仙,闻仲为真仙,正好是有代表性的三个团体,而他们都用黄巾力士为佣仆。
除此之外,天庭还有一个强大之极的仙人群体,就是上文提到的三十三天诸圣。
哪吒要上天阻击龙王,只见七十二重宝殿、三十三座仙宫,是哪三十三座?
遗云宫、昆沙宫、紫霄宫、太阳宫、太阴宫、化乐宫……
为何说每座仙宫之中皆有一圣人居住?
很简单,因为其中提到了紫霄宫。紫霄宫乃是鸿钧的宫殿,老子威胁通天,曾屡次说“拿你往紫霄宫见老师去”,后来通天被鸿钧禁足,也是带到了紫霄宫。
按以上仙宫排名,紫霄宫仅居第三位,说明在三十三宫之中,至少有两人的实力和地位,在鸿钧之上。
这也属于天庭诸神之一。
三、昊天上帝
都说鸿钧是封神第一高手,是创世神,如果我们真的读懂了《封神》,就会发现,鸿钧是很厉害,但在某个人面前,怎么也排不上号。
是的,封神中第一高手,是、且只能是——
昊天上帝!
严格来说,无论是昊天,还是另一个化身玉帝,实则都并未出场,但他只靠七个字就奠定了自己在封神位面的至尊地位:
令仙首十二称臣!
简简单单一句话,造成的影响山呼海啸。仙首十二实际就是阐教十二金仙,元始闭宫止讲便是为了保其性命。鸿钧慑于昊天威势,同时也是为了保住十二金仙,才令三友签订了封神榜。
除此之外,昊天之名还为人道众生传诵。
武王伐纣,祝告天地之文首句便是:
维大周十有三年,孟春丁卯,上朔丙子,西岐武王姬发敢昭告昊天上帝,后土神祗曰……
这是灭国的大事,人间王朝不祝别的神祗而单祝昊天上帝与后土之神,已可知在人道众生的心目中,昊天实是无可争议的众神、众仙之王!
到这里,遗云宫、昆沙宫的主人已经呼之欲出:
遗云宫主人,自是昊天上帝;
而昆沙宫主人,自是昊天之妻瑶池金母了!
姜子牙?
抱歉,在这些大神面前,他真的连蝼蚁都不是。至于他封的那些神?那就是去天庭当苦大力的,你还以为多厉害呢!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孙悟空父母是谁
一
《西游记》原著中关于孙悟空的出世这样写道: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书中同时强调,有孙悟空是在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后。
也就是说,孙悟空出生于在夏朝之后,而不可能再靠前了。
孙 悟空是个动物是毫无疑问的,那就只能是和子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个应该也没有太大争议。
天上的神仙都是从地上的人或动物进化修炼而来的,也就是说人和神仙都有父母,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会是从土中钻出来的。
站在这个角度看,孙悟空不可能是无父无母的、天造地设的石猴子。至于这种说法,原本就是在掩盖,这仅仅是书中和电视中的一种说辞。
如果说,以上的论证成立,那么夏朝之前的哪位大佬会是孙悟空的父母呢?
二
相传大禹治水前,禹的父亲夏族首领鲧负责治水,当时黄河改道,导致淮河流域大水不止。鲧采用"堙障"的办法,也就高高地修筑堤坝围堵洪水。而堤坝却时时被洪水冲垮,最终舜以治水不力的罪名处死了鲧。
鲧死后,大禹接过了父亲治水的重任。为了能够有效治水,他从黄河流域走到淮河流域,找到了治水名族涂山氏国,先是利用美男计成功的俘虏了涂山氏酋长蒙的女儿的芳心,后又从蒙那里得到治水秘诀名著的《水经图》。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中间没有回来过。涂山氏怀孕后,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禹,希望禹能回来守护儿子的出生。
于是涂山氏就站在山上河边天天向大禹治水的方向眺望。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象一座雕塑。时间久了,就化作一块望夫石。
到最后孩子也没能生下来,就封在了石头当中。
这块石头久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最后产出了孙悟空。
也就是说孙悟空是太有来头的,他的父母就是大禹和涂山氏。
三
因为太上老君在人间时,是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后来写完道德经后,羽化成仙。
到了后来,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过函谷关,化胡为佛,也就是说也是太上老君创办的。
因此,鉴于大禹的身份,不管是道教还是,都不敢轻视孙悟空的存在。尤其是想把传入东方,就更要借助大禹的名望,而孙悟空就是最好的人选。
的菩提老祖就出面传授技艺给孙悟空,助他成为一代大神。
孙悟空大闹地府龙宫,玉帝也不敢施加惩罚,只能招安,虽不愿意重用,却也不能随便处置。
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道教的各位大佬都能活捉孙悟空,却都不出手,就是要给大禹面子。
最终只能由如来出面,稍加惩处,五百年后派到西天取经,取经完成后成为排应第48位的大佛,力压观音晋升佛班,而无所不能的观音也只能比悟空低一个级别,当了菩萨,这就是孙悟空后台硬的结果。
女娲娘娘的来历,她是不是转化观音
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据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的人。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娲顺利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一个个话蹦乱跳的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选许许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食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类得到拯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女娲是产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女娲的神话传说,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娲是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 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曾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灾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由此也就形成了 具有特色的女娲文化。今天我们在竹山这块女娲曾炼石补天的地方研讨女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古为今用,发挥女娲文化的现实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整合。通过整合进一步提高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通过整合赋予女娲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通过整合使古老的文化力转化生产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女娲文化的作用。 一、与区域文化相整合,提高竹山是女娲炼石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 女娲文化是由女娲传说与民间女娲崇拜形成的社会现象。在当今学术界,对于女娲的真实性尚未异议,但对于传说的神话内容,认为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是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譬如:袁珂先生在《古神话选择》中曾指出:“女娲补天神话,看似情景纷繁,实际上只是一个洪水为灾,女娲用这种方法,诛妖除怪,堙塞洪水的故事。女娲可说是神话中最早的一个治理洪水的英雄。”对于这类观点,从学理上讲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民俗角度来看,却就值得商傕。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故事,在民间老百姓的心中它是真实存在的。茅盾先生曾指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相互转述,却信以为真。”[1]其实不仅是古代就是现代同样是信以为真。正如,上帝之于西方,真武大帝之于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从民俗意义上讲女娲传说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女娲故里何在、在何处炼石却众说纷纭,陕西省平利县声称他们是女娲故里;河北省涉县自2003年9月起开始举行对女娲的公祭仪式,举办女娲文化节;山西省平定浮山说他们那里是女娲补天遗址;辽宁牛河遗址有女娲炼石用的钳锅;四川省雅安街头树立着10多米高的女娲塑像;就连也来凑女娲的热闹,据传女娲用以补天的五彩石掉下一块,变成了今天的。虽说我们竹山有较为权威的《康熙字典》里“娲”字义释第三条:“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为证。笔者也从1964年1月上海古籍书店据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刻本景印《襄阳郡志》中查到有关记载,即:“女娲山在(竹山)县西与金川燕子山相对正抵平利县界,俗云女娲炼石补天即此地也。”这条记载虽然涉及古地名与区划,但它确切无疑的说明女娲炼石处是在竹山县境内,且这个记载比《康熙字典》早了近200年,应是较有力的佐证。大家可能还会查到更多的有关古籍资料,既便如此,这些论证还显得单薄,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我们知道文化可分为书面层次、书面传承与口头层次、口头传承,我们上述的论证只是书面层次,还缺少口头层次、口头传承方面的论证;另一方面,任何文化的存在都必须有其生长的土壤,没有对文化环境加以阐述,是上述论证的另一不足。如果我们把女娲文化与区域文化相整合就可以弥补这两方面的缺失,从而提高竹山为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 考古学上一般认为,女娲神话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相对应。因此,是否存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也是考量女娲是否在此活动的重要方面。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鄂西北地区不仅富集着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而且还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先后发现了6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有洞穴、旷野、汉江阶地等三种堆积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10多处。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尤其是郧县学堂梁子先后发掘了两具距今年100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被定名为“郧县人”。它的发现否定了非洲是人类唯一起源地的观点,证明了鄂西北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到了新石器时代,鄂西北地区原始文化更加繁荣,目前已查明该时期各类文化遗址近100处,分布非常密集。文化系除了仰韶、屈家岭、石家河三大文化主系之外,还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等因素。其中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面貌。这一时期的遗址不仅数量多而时间跨度也很长,如,郧县清龙泉遗址、竹山霍山遗址、房县羊鼻岭遗址都同时包涵有仰韶、屈家岭、石家河三大文化系近3000年的文化遗存,足以反映出远古时期这里的文化环境之悠久与优秀,女娲文化在这种土壤中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从民间口传文化来看,在鄂西北广泛流传着女娲造人与补天的故事和民歌。且不说竹山,在郧县、房县、神农架等地方的山村不仅流传着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而且在内容上比古籍中的记载还要详尽。书面中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散见于不同的古籍中,《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记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女娲、伏羲兄妹婚配造人记载在《独异志》中,女娲补天的神话见于《淮南子·览冥训》,而鄂西北地区有关女娲的传说却是在一个故事里包括了这些古籍中有关记载的所有内容。讲述了女娲与伏羲兄妹在洪水过后为了人类的衍续不得已婚配,抟土造人与山崩天裂,女娲炼石补天等传说。其中在房县、郧县、竹山、保康、神农架等地流传的“待尸歌”“黑暗传”中讲述最为详细。在胡崇峻搜集整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黑暗传》中,详细讲述了女娲造人、补天的来龙去脉,长达26页540多行。由此可见女娲造人、炼石补天传说在鄂西北流传之广泛和详尽。不仅如此,鄂西北还是神农尝草采药、架木为屋、跨鹤的地方。伏羲、女娲、神农被称为三皇,《风俗通》云:“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潜夫论》载:“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曰女娲”。神农是女娲的接班人,神农活动的地区神农架是流经竹山县的堵河的发源地,女娲在堵河的中游地区炼石补天,神农到堵河的发源地尝草采药,巧合至此,难道不能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佐证吗? 还能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旁证的是陕西省平利县有关女娲故里的论证。秦、汉时期竹山与平利曾同属汉中郡,在明朝成化十二年从竹山分设竹溪县前,竹山与平利是邻县。2003年10月平利县在安康市举办了首届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到会的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这个县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他们的依据是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有关女娲山的记载,认为这里是女娲“抟土为人”之处。在平利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古代遗址。在互联网上他们还办有名为“女娲故里”的网站,平利县在女娲文化的研究上捷足先登了。然而,他们先行一步的研究对我们不仅没有妨碍,还为我们确立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了佐证。其一是他们的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古籍方面的依据。如他们所引唐五代的《录异记•卷八》记载“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之所,古迹在焉。”自春秋战国时期楚灭庸后,上庸一直是竹山(包括置县前的竹溪)的古称。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对竹山县的沿革有明确的记载:竹山县“本周之庸国,秦为上庸县地,汉因之,属汉中郡,后汉亦为上庸县,建安末置上庸郡,魏晋因之,宋齐亦日上庸郡,皆治上庸县,梁析置安城县,西魏改为竹山,又置罗州于此,隋开皇改日房州,大业初州废,县属房陵郡。唐武德初复置房州,治此,贞观十年,州移治房陵,以竹山县属焉。宋元因之,明洪武初省,十三年复置竹山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改今属。”[2]从引文可见唐五代时应称竹山县,《录异记》的作者可能惯于古称,无论如何 上庸就是竹山而非平利。为进一步证明此说再引清·陈梦雷、蒋廷锡著《古今图书集成》的有关记载为证:“女娲山,去县(竹山)西九十里俗传女娲炼石补天处,下有女娲庙。”[3]虽然《录异记》说的是抟土为人处,但是造人、补天都是女娲所为,女娲庙之说是相同的。在此反复引证并非要否定平利是女娲抟土造人处,平利为证此事,也是经过多方面反复论证,不会因为一处引文有误,而全盘否定。其二是,为竹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提供了地理上的支持。竹山与平利古时是邻县,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强调是女娲造人之处,我们侧重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在地理方面顺理成章,并可以相互佐证。 二、与时代精神相整合,赋予女娲文化新的意涵 女娲传说是远古时期的故事,在它看似荒诞的外表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应认真的发掘并与时代精神相整合,赋予它新的意涵,以发挥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时代需要角度分析,女娲传说起码包涵着以下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弘扬。 一是,以天下为己任,以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女娲当时遇到的真是天大的困难,天崩地陷、水火泛滥、猛兽肆虐,人类面临着一场浩劫。她挺身而出,补苍天、杀猛兽、堵洪水、救。表现出了天破可补、地陷可支、水可填、火可灭、一切猛禽怪兽都有可以擒除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如果我们今天具备了女娲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以的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险阻不能攻克,还有什么私利不能抛弃,还有什么功业不能成就。 二是,勇于开拓,富于想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传说中女娲是一了不起的发明家、创造家。在洪水泡天,人类行将灭绝之时,她创新出用芦灰止水、黄土造人之法;在苍天破裂之后,她创新出炼石补天之举;在大地塌陷之际,她创新出断鳌足支天的措施。其想象之丰富,创造之大胆,值得后人效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动力。”当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创新精神,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依靠的都是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创新成果。 三是,修复自然生态的缺失,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传说中,女娲面对“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修复了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完整,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我们同样面临着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森林、草地和湿地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逐年消失,沙漠面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逐年增加,沙尘化天气蚕食着美好的春天;地下水、石油和各种矿藏被大量的开采,有些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被耗尽;工厂和家庭排出的废水和各种废弃物严重地污染着土壤和水源;农药越来越严重地污染地下水和食物;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气中,破坏着臭氧层,使气候逐渐变暖。地球上的生命维持系统正在被毁坏,并处于迅速退化之中。现在人们更迫切地需要女娲精神,来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与旅游产业相整合,将远古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景无文不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会长盛不衰。而旅游业又是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因此,把女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整合,是发挥女娲文化作用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女娲文化与旅游业整合起来,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其一,打造女娲文化的竹山平台。旅游需要景观,文化需要载体。据古籍记载并听竹山的同仁讲,在女娲山下原来有一座女娲庙,后来因种种原因被拆除了,现在应该复建一座较为雄伟的女娲庙,并将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的传说立碑记载。一来为竹山的旅游业打造一处景点;二来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女神,并弘扬女娲精神。同时在竹山县城立一尊女娲补天的雕像与之呼应,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县城的女娲雕像给宝丰女娲山的景点作宣传,并为构建旅游线路打基础。至于建设资金可以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招商,把一定期限的门票收入作为投资回报。这是一件对两个文明建设都有利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其二,左挂右联构建富有引力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是把几个景点以及其它各种旅游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有机链条。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景点很难满足游客六大要素方面的需求,景点只有组合进线路里,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女娲炼石补天景点建成后就要注重组合线路,其实这种线路组合有许多种选择,要根据游客的需要设计的丰富一些。可以把竹山县景点组合成短线的一日游,也可以与武当山—房县温泉—竹山女娲练石补天、施洋故居—十堰市区构建为2日游线路;还可以与平利、神农架构成远古神话线路。总之,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增强吸引力为目的,来左挂右联组合成不同的线路,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其三,以女娲文化为核心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我们竹山的绿松石就是女娲用以补天的奇石,据我所知,竹山的绿松石产品比较注重借用文化力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增强商品活力。但是其开发空间还很大,既使在运用女娲文化来开发产品上还大有文章可作。譬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它的原名叫《石头记》,对于这里所写的石头来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已有明确的交待,就是女娲补天剩余下的一块。后来它化为“通灵宝玉”与其转世的贾宝玉一起来到人世,贾宝玉之名实际就是“假宝玉”,真石头。《红楼梦》写的就是这块真石头来到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有《红楼梦》的一首偈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4]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故事,开发出一系列的旅游商品。如:可以按书中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的模样开发出专门带给儿童的纪念品:“通灵宝玉长命锁”,等等,只要认真研究就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新创意,开发出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