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为何能成为经典
雍正王朝能成为经典是他国策中主要的一条,主张满汉一家,对待官民,正大光明。是任何一个朝代都应效法的。
秦始皇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人生的第五次巡游途中突患重病,很快就进入病危阶段,最终撒手而去。此前不久,秦始皇见到了阔别9年的徐福,为了支持他继续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提供了童男童女以及大量金钱、物资,还前往海边射杀了一只大鱼。按理来说,当时的秦始皇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身体状态不错,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50岁的壮年男子,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死去,他究竟得了什么病?
这里要声明一下,秦始皇的死因直到今天仍然是个谜,后人只能通过《史记》等少量文献资料中的零星记载,对秦始皇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猜测,并且分析出3种可能的死因,以下说一说我的个人看法。
1.秦始皇本来就有疾病在身
根据秦始皇外貌特征中“豺声”的描写,有人认为秦始皇有先天性支气管炎或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他在长途跋涉中突患重病去世。笔者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是仅凭“豺声”判断秦始皇身体不好,实在有些离谱。
首先,《左传·文公元年》记载“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从这两段文献的前后文意思可以推断:所谓的“豺声”指的是声音凶恶可怕,就好比虎狼之心指的是心地狠毒。
其次,著名的“荆轲刺秦”故事发生时,秦始皇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奔跑能力,如果他真的有呼吸系统疾病,恐怕跑不了几步就会瘫倒在地,更不可能反杀荆轲。由此可见,秦始皇有疾病在身的说法不可信。
2.过劳致死
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权力爱好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君主,有史学家做过估算,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折重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即便秦代竹简的重量远高于纸张,但这个数量也十分惊人。长时间的过度工作,导致秦始皇的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因此暴病而亡。
此外,秦始皇只做了10年左右皇帝,却进行了5次大规模巡游,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下,出门旅游肯定免不了奔波之苦,这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原先各国的美女都集中到自己的后宫里,光是史书记载的儿女就超过30个,可见他的私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这种生活肯定会损害身体健康。
3.遗传问题
秦始皇即位前,秦国共出现了6位君主,他们的去世年龄分别是:孝公(44岁)、惠文王(46岁)、武王(23岁)、昭襄王(76岁)、孝文王(54岁)、庄襄王(35岁)。其中除了秦武王因意外去世,秦昭襄王长寿之外,其余4位君主都不算长寿。
当然,有人会说先秦时期的平均寿命本就不高,能够活过40岁已经很难得。不过,从这几位君主的去世年龄也能看出,秦始皇没有活到60岁甚至70岁,和家族的遗传基因有一部分关系。
经过简单的分析后,大概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家族本就没有长寿基因,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过于渴求权力,事事都要操心,再加上过于频繁的巡游和过度奢侈的私生活,导致他在巡游途中没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染病而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秦始皇的突然去世。秦始皇是一个很怕死的人,从他多次派遣方士求仙就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变得很忌讳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因此,秦始皇始终没有立皇后、立太子,也没有对后事进行妥善安排,大臣们更不敢轻易提及相关的事情,即便秦始皇感到身体不适,他自己不会说,旁人不敢问,等到病重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至于秦始皇的病放到今天能不能治,因为他的死因并不是定论,所以恐怕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不过从秦始皇的事情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人不能活得太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心态也要放轻松,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刻意逃避并不能改变任何结果。
中药生大黄有什么作用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生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退黄的功效。
生大黄还有治疗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病症的作用。生大黄是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及根。现代研究表明,生大黄含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掌叶大黄素、大黄酚-1-葡萄糖苷、大黄素-1-葡萄糖苷、大黄素双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苷、大黄酚双葡萄糖苷、掌叶大黄二蒽酮、番泻苷元、大黄二蒽酮、番泻苷、二苯乙烯苷类成分、食用大黄苷、荼酚苷类、大黄素甲醚碱、酸模大黄素、苯丁酮类、挥发油类、鞣质等成分。具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兴奋结肠电活动、抑制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从G0期向S期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利尿、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炎、止血、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本内容由陕西省中医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李佰成审核